嚯,好大的口氣!
“可不是?他們一再表示要向我們嘉穀農牧學習,甚至要打造所謂的‘雛鷹模式’。”被人這樣“碰瓷”,李東亮表示頗為鬱悶。
但齊政哪怕沒有後世的記憶,在聽完雛鷹農牧的計劃版圖後,也不由得呵呵一笑:“這可不是聰明人所為!”
看看,雛鷹農牧在融資後,是說要擴大生豬業務規模,但擴大規模的場景居然是……建造“豪華豬圈”!
這算什麼“對標嘉穀農牧”?嘉穀養豬場顏值高是沒錯,但怎麼不學學嘉穀農牧將重金砸向育種呢?
更別說那什麼“線下開店建銷售渠道”、“線上做平臺式電商整合整個行業”、“佈局餐飲覆蓋餐桌”……
齊政只是不想說,這麼大的攤子,連嘉穀都不敢想,是誰給了雛鷹農牧的勇氣?某位梁姓歌手嗎?
李東亮也反應過來,想想也對,這所謂的“對標嘉穀農牧”,連皮毛都沒學到,且靜靜地看著其“浪”入深淵得了。
“溫氏股份才是真正的聰明人!”反過來,齊政讚歎道。
“嗯,堅持,認真,穩健……”對於這個嘉穀農牧養豬的最大競爭對手,即使是李東亮也不得不表示認同。
隨著養豬的景氣度起來了,可以又一次賺得盤滿缽滿了,但溫氏絲毫沒有放鬆擴張的步伐。
受疫情影響,豬源極度緊缺,各地紛紛出現“搶豬潮”現象。考慮到今年產能擴張面臨的壓力,及來自行業老二嘉穀農牧的挑戰,為穩住行業老大的地位,溫氏發內部檔案搶購仔豬,不惜對豬苗外購開出5元頭的獎勵。
齊政尤其欣賞溫氏股份管理層說的一句話:“從養豬開始到生豬出欄需要五個月的時間,我們不知道生豬市場五個月以後的行情怎麼樣,所以就必須按計劃養豬,不能按行業波動的判斷去影響養豬計劃。”
說白了就是——我沒能力判斷市場趨勢,堅持推進產能擴張計劃就是了。
說起來簡單,但實施起來,又有幾家企業能做到?
“當然,牧原股份的眼光更不賴!”齊政繼續評價道。
李東亮嘿嘿笑了起來。
……
江右省的安源縣。
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單體養豬基地,年出欄百萬頭生豬的規模,讓牧原股份的董事長秦營林目眩神迷。
規模百萬頭的養豬場是個什麼概念呢?
養豬基地佔地約1.5萬畝,豬舍上千棟,豬舍之間道路寬敞,大型運輸車輛可自由進出,兩邊還有綠化帶;養殖場兩角是兩個三層樓高的巨型排汙池,如同一座白色大壩拔地而起,長寬各200多米。開著電動車沿著豬場的圍牆行一圈,都需整整花費1個半小時……
大!大得讓人窒息!
秦營林不奢望牧原股份能有一個這樣的養豬基地,但他希望此行順利的話,牧原股份能在這個養豬基地裡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
秦營林是來抱大腿的。
與溫氏、正邦等豬企大多采用的“農戶+公司”養殖模式不同,牧原股份與嘉穀農牧一樣,採取更“笨重”的“自繁自養”模式。
這種模式最關鍵的,就是投資巨大——牧原股份不得不採用融資擴張,負債率長期保持在50%左右,還要承受高額的融資成本。
但他不是為了錢而來,他最看重的,也不是嘉穀農牧的錢。
“秦總,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我們公司的首席動物營養學家,我國豬營養研究領域的領軍者,陳戴聞教授!”李東亮親自接待秦營林,並帶他了解嘉穀最大的養豬基地。
秦營林眼前一亮,握著陳戴聞教授的手:“陳教授,久仰久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