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內,嘉穀的人參業務能達到百億規模!”在政府的全方位支援下,嘉穀對東北三省人參產業的整合有條不紊地推進著。
百億事業群,是嘉穀對獨立業務的基本要求——如果達不到百億規模的營收預期,形成不了產業叢集,那妥妥是要放棄的。
人參產業是當之無愧的健康產業,雖然受限於地域屬性,行業產值容易觸到天花板,但達到千億規模毫無懸念。最關鍵是,這個產值規模將是嘉穀一手主導發展起來的,嘉穀的地位不可取代。
在嘉穀總部,高層對於嘉穀體系內逐漸成型的人參產業事業群極為滿意——雖然相當於要從頭摸索,但更方便於建立行業標準,只需穩步前行,未來可期。
相比之下,同為健康產業的另一個行業,么蛾子就忒多了。
“如果在未來的某一時刻要書寫我國乳業的歷史,人們或許會這樣寫道:2007年2010年這幾年時間,是中國乳業的多事之秋……”簡單通報了人參事業群的狀況之後,就回到今天召開會議的主題,嘉穀乳業負責人楊業苦笑著開啟話題。
三年前,三聚氰胺為主要洪流造成乳業潰堤之後,在修補上的堤口處不時傳來管湧溢位的訊息,讓人一驚一乍,不得安寧。先是“毒奶粉”死灰復燃,再是性早熟事件,近日又是“皮革奶”……
楊業給大家介紹國內乳業最新情況:“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釋出的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的通知中,幾家乳企被檢測出新增皮革水解蛋白。結合之前出現的零星事件,又一個乳業安全事件發酵,以‘皮革奶粉死灰復燃’為題登上各大網站頭條,由此引發一片譁然。”
所謂“皮革奶”,其實與曾引發國內乳業地震的毒奶粉事件如出一轍。為了提高乳品中的蛋白質含量,一些奸商利用廢棄皮革製品、動物毛髮水解為皮革水解蛋白後,混入到牛奶中。
“今年似乎是跟國內乳業過不去了。隨後國家質檢總局公佈了近期對200種液體乳產品質量的抽查結果,抽查發現猛牛純牛奶產品黃麴黴毒素M1超標140%……”
“與此同時,行業內有多個新建的萬頭牧場因隨意傾倒牛糞和沼液,汙染嚴重,造成了多地村民抗議,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戰略公關部的張澤宏聽得連連搖頭:“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後,公眾已經高度敏感,一個微小的負面新聞,都有可能對國產乳業造成重大影響。現在是接二連三的暴擊,難怪老楊你也坐不住了。”
作為集團公關部,這幾年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嘉穀乳業了。
當然,這一點整個行業都是如此——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不少乳製品企業甚至都沒有公關部這一部門。現在,幾乎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公關部門以及新聞發言人,乳製品行業幾乎成為了我國所有行業中,企業與外界溝通最好的一個行業。
即便如此,也無法抑制各種“門”的發生——在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的三年間,乳製品行業發生的各種“門”事件大小已經不下10起,當前的“皮革門”就是一個代表性事件。
齊政前世經歷過這種亂象,一臉淡定。但其他人,就是王昱業,對此也痛心疾首:“嘉穀乳業帶領國內乳業勵精圖治,致力於讓國人重拾對乳製品的信心,現在,不說數年之功毀於一旦,但消費者對國產乳製品的信任危機顯然是重新被引爆了……”
在座高層都暗暗點頭,大家都有一種“不是嘉穀不給力,無奈豬隊友太多”的憋屈感。
尤其是這次的風波還牽扯到嘉穀集團上。
三聚氰胺事件後,發改委制定出臺的《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奶牛養殖規模化和標準化,旨在改變以往奶牛養殖和生乳供應“小、散、亂”的局面。
“得奶源者得天下”,一時間,政府扶植、乳企推進、資本熱捧,短短三年,從散戶經營到萬頭牧場,建超大規模牧場成為行業主流,而且呈加速發展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全國已建成或在建及計劃準備建的萬頭牧場接近100個。僅去年,就有兩百多億元的資金投向牧場建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不可否認,這有嘉穀的責任。正是因為有嘉穀的示範效應,使得國內奶牛養殖規模化從一開始就走向過猶不及的解決之路。”楊業嘆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