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發生如此之大的變化,商圈正在被小區一塊塊切割,零售肯定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敢說,市中心的百貨很快會不行了,大賣場也不行了,而我們這種社群超市,將分享小區商業紅利。”
“便利店這一實打實的例子不就明擺著?老美髮明瞭便利店業務,但他們最好的零售業態是沃爾瑪這種大賣場,反而在島國、菲律賓等亞洲國家大放異彩。說到底,這就跟聚居形態有關係——老美地廣人稀,島國居住密集……”
江恆聽得一愣一愣的。
雖然吧,他並沒有覺得社群生鮮是落後的形態,但最多也就認為是一種補充,還真的沒有從這個角度看待。
現在聽來,社群生鮮,居然代表著未來?
看著陷入思考的江恆,潘華揶揄道:“所以說,老江,你要不要也來混個大區合夥人噹噹,不過,在本省你沒機會了,你可以試試跨區域……”
無論是永惠超市還是永嘉社群生鮮,都採取總部戰略管控、大區分權管理的經營模式。
簡而言之就是強區域、弱總部,讓更多管理職能許可權下沉到大區,讓各大區能根據不同的經營特點精細化匹配管理模式,使得大區合夥人對經營風險共擔、利潤共享。
因為倚靠嘉穀的供應鏈優勢,永嘉社群生鮮在不同區域依然擁有同樣質量的標準化、高效化的生鮮供應,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運營成本控制、庫存管理、品牌形象建設等方面上。
但是,江恆“哼”了一聲,直擊要害道:“你先盈利再說吧。”
雖然不需要自建冷鏈物流等耗資巨大的重資產,但永嘉社群生鮮至今還是處於虧損狀態,這既有市場的接受度原因,也有快速擴張的原因。
當然,這也是外界不看好社群生鮮的重要原因之一——抱著嘉穀的大腿,居然也不能盈利,前途在哪裡?
但潘華瞥了淡定含笑的齊政一眼,同樣淡定地說道:“嗯,不怕說,股東暫時都對盈利沒有要求,我們基本也沒有這方面的壓力。”
“現在是佔地盤為主。我們做社群生鮮的,需要的是離小區門口最近的地方。未來的小區零售,就是我們的距離和密度讓對手無可奈何。”
“眼下的虧損算什麼,我們永嘉社群生鮮的佈局,就不是為當下準備的,而是為未來準備的。我們考慮的是五年、十年以後的事情,考慮的是一千家一萬家店的規模如何去管理的問題……”
比如在永嘉總部,也學習嘉穀的農產品供應鏈中央處理系統,也在開發自己的銷售管理系統,要做到門店所有商品都數字化。這在前期當然是投入不菲,但隨著跨區域發展,企業管理半徑增大,這套系統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受齊政對數字化重視的影響,嘉穀體系上下無不積極擁抱數字化時代,而這一優勢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愈加明顯。
不得不說,江董事長再次悟了:這廝,同樣是一個可怕的選手!
難道,這就是嘉穀系的戰鬥基因?
能長時間忍受虧損,十年磨一劍,默默佈局,而等到人們注意到的時候,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勢不可擋了。
很樸實無華的戰略,但只要看準大勢,總能笑到最後。
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大腿支援!
現在抱大腿,應該還不晚吧?江董事長默默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