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可以對外宣稱,他們是在之前的戰爭中受了傷,而我大秦不忍殺生,因此將他們如數奉還,這樣在名義上,我們就先佔了一個仁義之名。
二來,他大漢一下多出了這麼多的傷員,勢必要找人照顧,畢竟他們這可算是為國捐軀,若是大漢不管,不僅會失了人心,更會寒了軍心!
他們若管,必會抽調大量的資源和人手,這樣一來,對我們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啊!還有他們若真的不管,那這些人就會流落民間,由家人來管,無形之中又加重了民眾的負擔。
對於日後的生產和稅收,都會有很大的影響,眼下我們已為仇敵,那想盡辦法,削弱敵人,不就是戰爭的第一步嗎?”
聽聞此計,眾人是一陣惡寒,原因無它,因為它實在是太惡毒了!此計若成,將有數萬,乃至數十萬家庭支離破碎,無數家庭痛苦不己。
可這就是戰爭,戰爭不但要強大自己,更要打敗敵人,為了勝利,這點手段算什麼?他甚至都想過給這些士兵下瘟疫,讓他們帶回國中,.從內部讓大漢的人死絕,那他們自然可以不戰而勝。
不過轉念一想,瘟疫這東西不好控制,萬一傳回大秦,那不就等於是惹禍上身了嗎?因此他並沒有說。
奏皇聽後點頭微笑道:“好、好、好,一切便由你去安排吧,事成之後朕有重賞!”
“臣領旨!”
而後秦皇又道:“你們都先下去吧,朕和皇后要與皇兒單獨待會。”
“是“眾臣應和一聲後,便恭恭敬敬的退下了。
出帳之後,眾人首先對商恬恭敬一禮,而後謝道:“多謝大人,仗義執言.!“
商恬也敢不拖大,回禮道:“那裡,哪裡,諸位客氣了,大家同殿為臣,互相幫助是應該的。.今後大家還要同心協力,一起輔佐陛下,說這些便有些見外了。”
而後大家又是相互寒喧了幾句,便紛紛告辭離開了。就在這時一位青年,從人後走來,恭敬的朝商恬說了句:“恭喜父親,在朝中廣施仁義,日後我們商家,在朝中可以說是屹立不倒了!“
來人正是商恬的兒子,商居信。他今年不過才十八歲,算是弱冠之年。對於這些事情,都是從商恬那裡學來的。剛才見那麼多人感謝父親,便欣喜的認為商恬又爭到了不少的好處,也就有了剛才的話。
可誰知,聽了這些話的商恬,卻沒有半分開心,反而眉頭深鎖,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後,說了句:“你跟我來。”
而後,頭也不回的朝他們的營帳走去,待兩人進去之後,又吩咐下手道:“你們都下去吧,不準任何人靠近。”
商居信有些疑惑的看著父親,問道:“父親您今天廣施恩德,收攏人心,為何卻不高興呢?“
面對兒子的疑問,商恬反問道:“高興?有什麼可高興的?你以為,為父我今天這麼做,是為了自己嗎?錯了,這一切其實都是皇上的意思,為父跟隨皇上多年,對於他的心思,自然會明白一些。在加上大總管的一些暗示,因此這只是我給皇上的一個臺階罷了。”
“可我們還是獲得了大臣們的感謝啊?”商居信有些不服的回答道。
“孩子,這也正是我,把你單獨叫出來的原因,接下來的話,你一定要牢牢的記在心裡!“商恬一本正經的對他說道!
見到商恬如此嚴肅,商居信也認真起來,不再說話。
“今日之事,首先陛下早就有意,放過一眾護衛,原因自然是因為牽連太廣,而大戰將起,戰事未開,先斬內臣,對於軍心士氣不利。
皇上雖恨他們保護不當,但更恨大漢不守信用,因此才沒有殺他們。不過陣前衝鋒,九死一生,能活下來的,也一定不多,也算另一種處罰了。再有你以為恩德多了,就一定是好事嗎?”說到這商恬的臉色更加凝重了.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大恩如大仇!”
對於這樣的話,商居信自然是頭一回聽說,同時也被震了一下.。
商恬接著道:“首先你要分清什麼是人脈,禮尚往來,相互麻煩,相互利用,這才叫人脈。一味的給予對方幫助,而不求回報的。那不叫人脈叫施捨。
就好比我與大總管,我利用他打聽皇上訊息,他利用我傳答一些,皇上想做而不好做的事。這樣我得到了先機,他得到了獎賞。
和作互贏,才叫人脈,可是現在為父我已經是位極人臣,無法在進步,我能有什麼事情,可以麻煩到他們呢?
反之,他們麻煩我的事卻是一堆,要知道人性都是貪婪的,你幫他一次、他就想你幫他第二次、乃至第三次……
只要有一次你無法滿足他,那你之前對他種種之好,便都會立刻灰飛煙滅,反而會換來無窮無盡的恨意和妒意!
這也是為什麼,有機會出賣你的,都是你認為最親近的朋友,所以我今天看似對他們有大恩,可難保有一天,這大恩就會變成大仇!
越是自尊心重的人,越不喜歡欠人人情,可是他們的能力,又讓他們還不上。所以每次與你相見,都會覺得自己欠了你,比你矮上一頭。
一天兩天他們會客氣,可這種壓抑一旦時間長了,就會們化成恐怖的恨意!往往這種人,才是恐怖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便是皇上!軍心,民心,臣心,都是隻有皇上才能有的東西!身為臣子,是萬萬不能去碰這些,一旦越線,那你基本上離死也就不遠了!無論你有多少功績,都抵不過皇上的猜忌之心,這也是在朝生存的基本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