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是南朝丘遲《與陳伯之書》中的名句。丘遲以區區十六字曲盡其妙的寫出了江南晚春的絕色,被稱為千古絕筆。而杭州,作為江南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成就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佳話,自宋以來,更有文人騷客總結出了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鐘、三潭印月。古往今來,不知多少遊客正是衝著這些來到江南,來到杭州,來賞斷橋,遊西湖,登雷峰·······
然而,今天並非暮春時節,甚至過了炎炎夏日,而是八月十五中秋節,但遊人看起來卻越發的多了,客棧、飯館甚至大街上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而西湖邊的各色舟船畫舫,早已被訂租一空。不知多少人打算今晚在西湖上泛舟賞月。
而此時,正式太陽剛剛升起不久的清晨。在杭州城南的大街上,身穿各色華衣的遊人之間,有一人比較顯眼。此人身著青衣,但已破舊不堪,腳著皂靴,也是兩側開口,頭髮蓬亂,面色疲憊又帶有幾分堅韌。此人看起來四十開外,這種衣著的人很明顯不是遊人,更何況他懷中還抱有一柄劍,一柄劍柄處插著草標帶鞘的劍他是要賣劍。來往的人群多是豪商鉅富或是文人墨客,而他的劍看起來又不是什麼名劍、古劍,所以沒能吸引多少人的目光。
賣劍人依舊抱著劍,低著頭,穩健地向前走,好像並不想因此而耽誤行程。
“仁兄,且慢!”
從身後傳來的聲音喝住了他。他回過頭去,看見一個二十多歲的青衣短襟大漢。
青衣大漢見賣劍人回身,便退向一邊,露出了身後之人。
賣劍人抬眼向他身後望去,只見青衣大漢身後走出一位十八九歲的少年。這少年身材修長,體格健壯,身著綠緞錦衣勁裝,頭戴流金冠,腳踏虎紋靴,腰間勒條黃底紫紋帶,星目劍眉,一臉剛毅。一看便是身處富貴之門,但也非紈絝子弟。
見少年人走向近前,先前那青衣大漢向賣劍人開口道:“兄臺,我家二公子想看看你的劍。”
賣劍人無言的把劍遞上。
少年接過劍,手按機簧,“倉啷”一聲撤出長劍。只見劍身通體泛青光,顯出清澈之象,給人隱隱寒覺。少年不覺露出喜色。
“好劍!”夾在賣劍人與少年之間的青衣人讚道。
少年聞言興奮地點點頭。
“好劍!”
“真是把好劍!”
“好劍,好劍·····”少年身後的另外幾個青衣隨從見狀紛紛表態。
“仁兄,開個價!”少年面前的青衣漢子道。
“紋銀百兩。”賣劍人平靜地道。
“一百兩!?”青衣漢子愕然,“你蒙人呢!三十兩就可在市面上買把上好的劍!”
賣劍人並不分辨,轉向少年道:“這位公子,看樣子也是位‘練家子’,實話說吧,在下並非貪圖錢財。”
“嘿,看他那熊樣,還說什麼‘並非貪圖錢財’!”
“就是,就是。”
“唉,這種人,我呸!”······少年身後的人議論開了。
少年抬手製止了身後的聲音。
“在下奉家主之命,外出辦事,因為行囊被偷,買不得馬匹,也就會耽誤了行程。在下實在是怕家主掛心,才想賣劍購良馬,飛身返鄉。有待時日,在下定帶重金登門取回。”
“你還要取回?”少年驚詫。
“不錯,本來如果公子喜歡此劍,在下把它贈予公子也未嘗不可。但此劍乃家主所賜,所謂‘贈劍之情’決不能負!”
“我拿紋銀百兩買你的劍?”少年探問道。
賣劍人只是默默的搖搖頭。
“一千兩?”
賣劍人不語。
“三千兩!”
“在下說過,並非貪圖錢財。”
“五千兩!”此時四周已圍了不少看熱鬧的人。
賣劍人又無語。
“一萬兩!”此價一出,,頓時“噓”聲四起。
“我不賣了。”賣劍人上前奪過少年手中的劍和鞘,將劍還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