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議,陛下藉此南遊既可視察民情,調整國策;也可為公主慶生,為我大殷公主祈福;還可孝順太后,頤養天年;更是能讓大殷子民得見您的天人風姿,看看我們英明神武的大殷君主。如此一舉多得的事情,望陛下三思!”
諸位大臣如夢方醒,紛紛站到蕭何身側。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慕初然
“諸位愛卿有心了。那麼此事便由工部林恩主持。”
慕初然一頓,又加了一句。“南遊是件耗神的事,既然季愛卿先前曾留任久州守備,就命參將季長歌協助操辦。”
林恩與季長歌領旨謝命。
蕭何此時明白了,慕初然並不是來徵求意見的,他作為帝王已經決定了出遊的事情,要的只是一個順應他的意思把話往下說的人。可惜自己與眾位大臣先前都沒有領會到這一層意思,猶在為是否出遊謀慮的時候,這個三品參將季長歌已然順承聖意了。
這個季長歌,果真不是徒有其表。
這前日推昨日、昨日推今日,一連推了五六日光景的事情,慕初然如此迅速的準了,令堂上眾臣譁然。細細觀去,殿上惟有慕初然,蕭何與季長歌三人不動聲色。
下朝後,群臣三五為群結伴而行。當中已經不乏有投機的大臣前去向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季參將示好了,季長歌身邊竟隱隱約約圍成了一小群。他既不推拒也無惱色,只是始終神色淡淡。
蕭何莫名覺得他這副樣子有些清高,卻又和安王府的段郡主那股子清高不同。段笙憶身上滿是些未入世便出世的故作,季長歌一言一行當中卻微微透露著知世故卻不世故的淡然。
蕭何向來不喜隨人從眾,縱然此時有心結識季長歌,也懶於上前。略微等候一會,見那群人一時難散,便暗暗搖頭,獨自回府了。
這天黃昏,蕭府中的小廝給蕭何送來了一張請帖。
“月起之時,久長時相候”。
內容很簡單,帖上書字卻是藏墨暗鉤,筋骨自成,頗有些兵氣,非多年行軍人士不能得。但到了署名的部分,卻又柔和了三分。像冰天雪地的塞北風雪當中突兀地開出了一朵桃花,讓人生生從季長歌三個字當中,窺見到一絲絲人間四月的春意。
蕭何低頭苦笑,今日他風頭大盛,總不至於只請我一個人赴宴吧。到時候怕是群臣言歡,把酒相見,又是徹夜的絲竹管絃,不得清靜。
不想歸不想,但是去還是要去的。蕭何放下帖子,換了一身月白長衣,將那三千青絲束緊,冠上一顆碧玉瑩瑩,她私下裡極為喜歡這樣靈動水潤的玉種。這種時候,一定不能丟面子啊。
蕭何原以為久長時是座名聲大噪的酒樓,到了才發現,只是依水而建的一處樓閣。在這皇都的九月早已是枯荷滿池,此處卻隱隱聞得蓮蓬清香,不由得令蕭何暗暗稱奇。
被帶至二樓隔間,靠水臨風,何其快哉。但是蕭何總覺得,有這些小了吧……難道說季長歌就請了自己一位?
可不是嗎?案几左右各設一座,面前身著玄色衣衫的人正是那位眉眼溫和的季長歌。
蕭何接受了此情此景,入座,佈菜。
季長歌先為她斟酒,“我入朝堂並無幾日,彼時正逢蕭大人告假,無緣得見,本應親自拜訪。今日早朝散後,我見蕭大人望著季某,躊躇了須臾方才離開?季某便遞了帖子,請蕭大人前來一敘。”
季長歌的聲音實在太過清越,和這裡的蓮蓬香氣相襯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