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討論都是這樣的,只談可能性與傾向,誰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因為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什麼事情都有兩面性,什麼問題都可以辯證看待。
你去大街上拉個乞丐過來,問他蛟龍手機下一步要怎麼走,說不定都可以給點建議。
但出謀劃策與決策完全不同,決策者面臨的壓力往往不被理解。
大家總覺得“我想的就是對的”,日後若是真對了,那就是自己料事如神,決策者也不過如此;若是錯了,那就是……記不住,沒發生過。
但要是決策者錯了……整個團隊就將很快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包括今天的李顏。
“今天開始就全力啟動生產,但是該做好的質檢流程還是要做好。”李顏說得很輕巧。
臺下眾人都懵了。
孫淼率先反應過來“李總,流水線……目前應該還在除錯階段吧?只完成了幾臺樣機,直接投入生產會不會……”
“完成了樣機,就夠了。”
孫淼看了一眼周揚,發現周揚已經收起了吃驚的表情。
“但是李總,樣機畢竟是樣機,他們還有容錯空間,走大貨成品對流水線的考驗是不一樣的……”
“樣機就是大貨,只是少做一點。”李顏說道,“孫工,樣機也是沒有‘容錯空間’的。”
“我還是建議先進行一下檢測跟試用,謹慎點,上上保險。”
“孫淼,流水線是我最佳化的,沒有問題。”
話說到這份上,孫淼還說啥就實在是腦子有包了。
李顏懶得解釋什麼叫“我覺得沒問題的就一定沒問題”,所以很快提了下一個要求
“軟體平臺相關的,先力求在臨江省做好,保證臨江使用者的體驗是第一位。”
這個要求又讓孫淼大吃一驚——而且看來感到出乎意料的不止他一個。
聽李顏前邊那意思,還以為是準備激進到底,對手機銷量有絕對信心呢。
沒想到軟體平臺又不做全盤鋪開。
“還有,根據後臺資料,預約人數超過百萬的省份,就在省會城市開個專賣店,儘量這幾天摸索一個快速落地的模式,曹工,你牽頭,做好了報給我。”
“明白!”曹海斌答得乾脆。
大方向定了,分工還是需要細緻一點的。
講著講著,就到了早上十點。
李顏正覺得口乾舌燥準備喝口水,卻見門口有人一臉興奮地準備彙報。
“進來,怎麼了?”
“李總,預約數,哦不對,預購人數,已經超過三千萬了!”
算是一個預期會達到但又不敢想象真會達到的數字,所以大家的情緒有點微妙。
“嗯,三千萬還不是終點,大家繼續努力吧。”
李顏很淡定,就像這一切如此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