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拿基本工資的都自願加班,對李顏來說屬實世間奇觀。
三倍工資少不了,這波人大機率也不是為了三倍工資來的。
只能理解為,大家都在見證歷史的路上找到了自我價值的實現吧。
這玩意兒有癮的。
未來科技接下來的工作說簡單很簡單,無非就是啟動生產線,開始備貨,該最佳化升級的各項內容持續跟進,各大平臺繼續佈局做好迎接第一批使用者的準備。
說複雜也很複雜,到底5月20日會經受怎樣的資料衝擊,誰也說不準。
光是現在這兩千萬並且正在穩步上漲的資料——要知道很多人還沒起床,不管怎麼說到時候手機生產都得是千萬部以上才可能滿足得了需求吧?
千萬部,就算跟創族的工廠一起火力全開,二十天怎麼造?
拼命提速之後,如何保證質量保證品控?
那些個軟體平臺運營起來如果直接遭受千萬級資料的衝擊,又該怎麼應對?
臨江或許還好說,但現在影響力顯然是拉開到全國範圍去了,其他地區怎麼設定站點,怎麼鋪開平臺,這裡邊可全都是決策。
決策,就代表有風險。
現在直接鋪開,萬一銷量遠遠沒達到預期,可就全是爛賬了。
而且一旦出現什麼質量問題,將會是塌方式的影響。
機遇總是伴著風險,情緒越高漲熱烈,就越應該有人能冷靜下來。
孫淼知道這個冷靜的人必定是召開工作佈置會議的李顏。
此刻的李顏坐在會議桌一端,顯得非常自信沉穩,給其他人強烈的安心感。
孫淼小時候喜歡看歷史故事,於是有過一個疑問,“就個人角度而言,權力來自於何處?”
他想不明白為什麼有些皇帝昏庸無能,卻依舊能掌握對一些大臣的生殺大權,卻還是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這激發了他研究歷史的興趣,也隨著年齡漸長了解到了各種各樣的理由。
君權神授、利益集團、對秩序的渴求……理由可太多了。
但等到他參與工作,他又有了新的疑惑。
放到公司乃至一個團隊身上時,身為“領導”那說一不二的決策權,又是哪來的?
尤其是他在in公司華夏分部幹活的時候,論能力他是絕對的佼佼者,比小組的組長、部門的部門都厲害得多。
在各種技術難點會議上,孫淼從來都是被仰仗被指望的那個,也出現過不少力排眾議的精彩決策。
但無論如何,被叫去參加組長會的,永遠是那個比他無能的組長;而真正能被稱之為領導層的“部長”,則是一個比組長還弱雞的人,每次自己決策都跟組長們的意見相悖,最後彙報倒是集百家眾長,看來對自己業務水平之低下也是有很深的自我認知。
可是他們始終是領導,孫淼幹活再利索也看不到一丁點的機會。
這也是他來未來科技的原因。
當他看著李顏一次次用超凡的能力征服包括他在內的人,心裡便有有了疑惑
為什麼到李顏身上,技術足夠強大就又能成為權力的來源?
直到今天,他突然意識到一件事。
不是誰都有那個魄力去做決策的。
就例如今天李顏所面對的東西,讓會議桌上的大家暢所欲言,誰都能掰扯出點一二三四。
說來說去,就是激進策略跟保守策略的區別而已。
在這其中從極度激進到極度保守之間,又能有很多亂七八糟的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