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票吧。。。
你們這些b!!!
————————
戰事對於明軍來說是順利的,那麼對韃子來說就是不順的。
清軍在受挫後立馬採取守勢,死守營壘不再出戰,同時向盛京的皇太極急報求援。
而明軍則立即向朝廷上報了大捷的佳音,崇禎皇帝見報大喜,就更加緊催促洪承疇乘勝急進,務求痛殲。
洪承疇老成持重,在初戰有所收穫之後卻更加謹慎小心。
這個時候,軍前參贊的馬紹愉建議趁著敵人援軍還沒有到來之前全力組織進攻,爭取一口氣拿下錦州。
不得不說,這個方案其實現在看來是很有操作性的。
但是在當時熟悉韃子作戰的洪承疇卻一意孤行,並沒有採納,他仍然以堅固對堅固,用營壘同清軍對峙。
他在乳 峰山和松山之間結起七座大營,掘壕設壘,並且命騎兵分駐於大營的東、北、西三面,成為一個鞏固的防禦體系。
簡單來說,就是拖時間,就是拼消耗。
只是求生者們卻一臉懵逼。
明明錦州城近在眼前,你說不打就不打了?
搞什麼啊?
這不是有毛病嗎!
要知道在洪承疇的安排下,明軍看似成為一個鞏固的防禦體系。
但在錦、松、杏、塔這道生命線北側有一條長嶺山脈,看上去十分險峻,但是騎兵是完全有可能繞山路而過,包抄到松山以西,切斷明軍筆架山到外面的補給線的。
為此,大同監軍張鬥曾提出分兵一支駐紮在長嶺,防止清軍繞道包抄。
可洪承疇卻相當傲慢傲慢。
“我作了十二年總督,你們這些公公懂得什麼!”
拒不接受張斗的意見,而長嶺方面一直沒有設防。
(這話在歷史上有記載,感興趣的你們可以去找找)
對於洪承疇的一意孤行,明軍中所有的官員都難以反對。
不說因為明軍前面的獲勝,造成現在的洪承疇聲望是如日中天,何況洪承疇手持天子劍,又還是領兵總督,這片地方,他是最大的官兒
!!!
所以現在的洪承疇已經從之前的自信心不足,迅速轉變成自信膨脹了。
他認為,哪怕是危害大明十餘年的韃子,面對他洪承疇也得小心著點。
相當豪氣。
相當,自信!
洪承疇這樣的行為自然會影響到大軍內計程車兵,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此戰充滿了盲目的自信。
他們認為,縱橫無敵的韃子,也不過如此!
其實看到這裡,樸汴倒是明白了為什麼這次松錦大戰會大敗了。
輕敵加上統帥決策失誤,然後再加上明軍一觸即潰的良好傳統,其實從頭至尾,韃子貌似只需要打贏一場仗就可以了。
而之所以現在雙方會這麼僵持著,這只是因為韃子方面的兵力不足。
雖然之前滿清知道明朝會跟自己來一場決戰,只是他們也沒想到,明朝這次居然來了這麼多人!
所以在準備難免不足的情況下,一向處於攻擊方的韃子,此時也不得不收起自己的脾氣,忍著明軍的挑釁,等待後方大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