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票如何,各位求生者大人?????
————————
其實到現在為止,從樸汴的角度來看,洪承疇的各種安排其實都沒什麼太大的毛病。
畢竟洪承疇可不是什麼都不懂卻喜歡瞎指揮的文官。
要知道洪承疇也是憑軍功起家的,他在明末農民起義的戰事中屢立戰功,也正是因為這樣,洪承疇之後升任陝西三邊總督,然後在他任陝西總督的時候,搞死了第一代的闖王,高迎祥。
如果高迎祥不死,就沒有第二代闖王李自成什麼事了。
也正是因為洪承疇有搞死高迎祥這樣的大功,之後洪承疇理所應當的升任薊遼總督,總督遼東戰事。
所以洪承疇是明朝少見的,知兵勢會打仗的,文官。。。
只是也不知道為什麼,明明在樸汴看來沒有太大問題的排兵佈陣,為什麼會在歷史上短短几日就瞬間崩潰呢?
其實歷史上這個時期,明朝朝廷為了求速勝,那可是連連下旨,催促讓洪承疇與韃子決戰!
洪承疇之前的決策是,跟滿清拼消耗。
韃子不是圍困錦州麼,那麼他就圍在韃子外圍,既不動手,也不撤退。
大家就那麼僵持著,大家就看到底誰先支援不住,誰的糧草先不足!
誰先撤退!
只是這個策略是個好策略,但是洪承疇卻忘了當時的明朝國情,以及朝廷渴望勝利的決心!
當時崇禎皇帝密敕洪承疇火速進軍援救錦州,伺機重創敵軍。
皇帝,已經沒有了耐心!
兵部侍郎陳新甲也在給洪承疇的書信中通報,近來有清軍再欲由京城以北的長城諸口入塞的訊息,還威脅洪承疇說。
“閣下督關門一年,費餉數十萬,如果錦州之圍未解,內地又遭困擾,不入山海則內地空虛,若撤兵遼西則無功而返,怎能對得起皇上,又如何向文武百官解釋?”
所以,也正是在這樣的上下一心的逼迫下,洪承疇不得不率領大軍與韃子決戰。
而且當時的兵部侍郎陳新甲,提出讓洪承疇手下的總兵們,分出四路大軍,利用巨大的人數差,以包圍之勢
將韃子一網打盡!
老實說,這樣的作戰方案只能說是紙上談兵。
在這些書生的眼裡,人數多就一定能打贏?
那不是扯淡麼?!
如果說雙方實力相當,陳新甲這樣的方案自然是有操作性的,但是,我們都知道,這,可能麼?
還分出四路大軍?!!
自家人知自家事,如果不是大家這麼多人馬一起上路,誰tm敢在野外跟韃子打照面?!
還不就是因為人多,大家一起上路,壯膽麼!
所以戰鬥一開始,因為山海關總兵馬科順利搶佔了筆架山的原因,洪承疇就直接發動攻擊,而在當天就搶佔了離錦州五六里的乳 峰山西側,在那裡紮下大營。
而清軍的主力則在乳 峰山東側。
雙方隔山相望。
大戰一觸即發。
明清兩軍以乳 峰山為爭奪重點,進行了幾次激戰。
由於明軍在兵力上佔有優勢,洪承疇指揮得當,雖然雙方各有損失,明軍宣府總兵楊國柱陣亡,但在總的形勢上清軍較為不利。
戰鬥前期,場面上看,是明軍小優!
而在這些小規模的戰鬥中,明朝陣營的求生者則是歡天喜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