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也吃草,就像鄂倫春族的小矮馬似的,吃草也喝肉湯。它們喝的肉湯當然是羊肉湯。
自從有了它們,每天一早煮羊肉的時候,都加滿滿一甕的水,煮好羊肉,把肉撈出來啊,那煮肉的湯,就分給了駁,聞到肉食味兒,不給它們肉湯,它們會鬧。
鮮北仔細觀察過駁的爪,那裡有許多細密的白毛,白毛掩蓋著它們的爪,你觀察它們的爪痕,像貓科動物一樣,是五瓣梅花形。
鮮北納悶,和馬的樣子幾乎一般無二的動物,怎麼會長四隻肉食動物爪呢?
——這打破了兩千四百四十一年後穿越來的人的認知。
但是,又一想也沒什麼,早期動物就沒有那麼嚴格的界定,像恐龍,學界一致認定,同樣是恐龍,有食草的,還有食肉的。
現在的好多動物中,也大有食草食、肉兼有的動物在。據說,熊貓別看整天吃竹子,其實,從它牙齒、爪和胃部結構來看,它應該是個肉食動物,如果沒有竹子,又有肉,它吃肉是沒問題的。
鮮北就這麼漫無邊際地想著,一邊往林子深處走,走了一會兒,聽到女人的嬉鬧聲,一愣,怎麼走到她們洗澡的地方來了?鮮北折轉了一個方向,向那邊走去。他才不像高峰樣的一心琢磨女人洗澡。
走了一會兒,聽到駁們嘯叫起來。他是第二次聽到駁這麼叫,那一次是進廢城之前,十幾匹駁一起叫了起來。鮮北神情一凜:莫不是它們又預示到了什麼?
鮮北拔出腰刀,向駁嘯叫的方向跑去。
跑出不遠,就看到駁在和什麼動物廝打,只見一匹駁用它頭頂上的獨角頂起一隻動物,一下子摔在樹幹上,那隻動物哀叫了一聲,再無聲息了。
鮮北跑上前去,看那隻駁把那隻動物抓起來,又摔下去。幾匹駁一同上前,輪番虐那隻實際上已經死了的動物。
鮮北跑上前,大聲制止了駁的虐殺。
向遠處看看,只見還有許多這類的動物在遠處擔驚受怕地覬覦著這邊,看來,它們是一群,想圍捕駁,沒有想到駁這麼厲害,嚇得趕忙逃遁。
有一匹駁向那群動物嘯叫了一聲,那群動物趕忙向林子深出逃跑。
聽到駁的叫聲,鮮東他們幾個人,都手握腰刀跑了過來,一看鮮北在,就大聲問發生了什麼事?
鮮北就把剛才的一幕當眾人說了。
大家都去看讓駁殺死的那隻動物。只見那隻動物像一隻豹子那麼個身長,身上的斑點兒,也像豹子一樣。只是它的耳朵上像猞猁一樣,有一撮黑毛。一個名詞一下子就跳入鮮北的腦海:“猞豹”!
猞猁和豹子同屬於貓科動物,兩種動物有交配的可能,生出似豹非豹,似猞非猞的動物。但是,它們倆體型差距很大呀,能交配在一起嗎?
不好說,更何況,兩千多年前的猞猁沒準會很大,或者基因突變,就有體型很大的一種猞猁。還說恐龍吧,同是恐龍,體型相差幾倍幾十倍的都有。
可能就是大型的猞猁和豹子交配,生出了猞豹。
鮮北轉頭對跑來的人說,“你們牽幾隻駁到水邊,保護女人們,有猞豹了。”
鮮北自此不用“匹”,而用“只”來稱呼駁,像稱呼虎、豹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