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搶佔市場先機,所有企業在簽訂合同後,便將預付款全部打了過來。
別看這只是預付款,但全部加起來,也是近10億的鉅款。
有了這筆鉅額款項,陳舟立馬便囑託陳海寧完善燕京自然科學理論研究院的各項設施,並加快廬州應用科學技術研究院的籌建。
同時和燕京自然科學理論研究院的學術委員會成員們,開始討論籌備學術期刊的工作。
可以說,陳舟幾乎沒有將這些錢用於自己的打算,全部投入到了研究院的發展之中。
在安排好各項事宜的同時,陳舟並沒有放開自己,不管是“夸父”工程的研究,還是大統一理論下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研究,他都沒有放下。
以至於,潘老都有些意外,先前幾乎是甩手掌櫃的陳舟,現在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詢問各個實驗室的研究進展,並把第一手的研究資料給要過去。
他只能感慨,這位總指揮大概是嫌他們太慢了,要為“夸父”工程的研究加速了。
時間也在這樣一天天的過去。
對許多人來說,每天的時間可能無法做到有效時間的利用,但對陳舟來說,每天的時間,都是有效時間。
很快,2020年也來到了年底。
在新一年元旦時,燕京自然科學理論研究院和廬州應用科學技術研究院的官網上,分別釋出了一則公告。
兩則公告的內容,都是關於研究院創辦學術期刊的訊息。
雖然廬州應用科學技術研究院還沒有落成,但經過學術委員會的討論,最終還是決定以這個名義釋出公告。
這樣也更為方便的告訴外界,兩個學術期刊的性質,分別是以理論和應用為主的。
兩個期刊的名字分別叫和。
自然,屬於理論研究院的是,屬於技術研究院的是。
說起來,在期刊創辦的過程中,學術委員會是有著不少不同的聲音的。
一來,燕京自然科學理論研究院雖然是一所綜合性質的研究院,但卻是細分為了數學學院、物理學學院、化學學院、生物學學院這四大學院。
雖說學術研究的多學科交叉不可避免,但真要論起來的話,大家還是有著自己專研的領域的。
所以,就有人提議不要創辦綜合性的學術期刊,而是依照四大學院的性質,分別創辦對應的四個學術期刊,做專攻性的學術期刊。
關於這一點的討論是最多的,包括德利涅等人,都是贊同這一想法的,但最後被陳舟給否了。
不過,陳舟只是否定了要創辦四個期刊的想法,他覺得一個綜合性的期刊便足矣。
至於專攻性,可以在每期期刊發表時,透過數學、物理學等不同的主題來做到。
這一辦刊理念,也直接造成了之後學術界的一個奇特現象。
那就是和一年四季對應一般的,數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分別佔了一個季度。
在這一個季度裡,某一學科的研究成果批次刊登發表。
當然,為了保證期刊的時效性,研究成果的時效性,期刊並不會在某一主題季時,拒絕其餘學科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