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押寶到這位陳教授,應該是他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同時,李振邦也加快了自己這邊的動作,儘快按照計劃,將五大單項的立項事宜,給全部搞定。
現在人員都已就位,他可不能拖了陳教授的後腿。事實上,李振邦不知道的是,陳舟從回到燕大後,就沒有再出來過。
就算是吳志鵬召集人員,組建完
“夸父”工程的研究團隊,陳舟都沒有出現。在屬於研究團隊的第一次研討會前,潘老倒是給陳舟打過電話。
這一次,陳舟並沒有將手機給關機,只是靜音放在了一邊。因為
“夸父”工程的事情,他不可能完全放下,所以就採用了這樣的方式。如果有電話進來,他雖然第一時間看不到,但事後會根據情況撥打回去。
只是,對於潘老的第一次工作彙報,以及這次的研討會,陳舟直接推了。
規劃已經做好了,他去與不去,其實沒有太大差別。倒不如讓潘老和吳志鵬這兩位副總指揮,也是最直接的團隊負責人,給他們開研討會。
涉及到具體的研究問題,再來找自己不遲。在陳舟推了研討會會,潘老倒沒有多說什麼。
他都已經被陳舟打過預防針了,還能再說什麼?和潘老這邊的情況類似,在五大單項的立項完成,按部就班組建研究團隊,步入具體研究工作時。
陳舟始終沒有露面,甚至沒有人再見過陳舟。除了潘老外,唯一與陳舟有過通話的,就是材料部分負責人趙頌。
這還是因為陳舟需要幫他和張一凡進行對接,以獲取dmd2號材料的一些研究資料,並溝通材料研究的情況。
陳舟並沒有將
“夸父”工程的事告訴張一凡,他只是告訴張一凡國內有個專案,需要進行合作研究,在最大範圍內進行合作。
張一凡雖然有些詫異,但對於陳舟的決定,他絕對會百分百的執行。實際上,陳舟還有個想法,等到合適時間,處理掉國外的實驗室,讓張一凡的團隊回國,正式進入研究團隊。
但這件事,還需要時間,不能操之過急。除了溝通材料部分的合作研究外,陳舟就沒有和其餘人透過話了。
只有潘老這位老院士,負責了其中的串聯工作。就這樣,日子一天天的過去。
潘老等人的研究工作,也全部按部就班的開展了起來。在這些天裡,潘老也發現,現在好像確實不咋需要陳舟。
畢竟,都是按照陳舟的計劃書在執行,他們按部就班就行。於是,潘老也就沒有將陳舟不露面的事,告訴給李振邦。
陳舟這邊,則是以最快速度,銜接上了前面那7天的極限研究狀態。他知道,時間其實還是很有限的。
他只能儘快解決並列研究的這些課題。而且
“夸父”工程的研究,他也不可能一直放下。就算沒有去參加研討會,就算沒有與潘老等人溝通研究進展,他也必須對整個研究,有著最清醒的認知。
所以,他在開展並列課題研究的同時,也必須進行
“夸父”工程的一些研究。只不過是時間多少,怎麼分配的問題。可在時間有限的前提下,陳舟只能極限拼時間!
要是擱外人知道陳舟此刻的狀態,估計會令整個學術界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