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說不好,一直沉寂著的陳舟,會不會和上次一樣。
一出手,就是終結。
至於陶哲軒自己,在分析文章的最後,也表明了自己的支援物件。
他是這麼寫的:“由此可以看出,一直沉默著的陳舟博士,還是很有機會的。說不準機會還比哈洛德·賀歐夫各特教授要高。因此,我建議你們多多支援一下陳舟博士。當然咯,我都已經幫陳舟博士拉選票了,那我自己就支援一下哈洛德·賀歐夫各特教授吧。”
對此,一眾網友很是無語。
在這篇博文的下面,也開始詢問陶哲軒,皮這一下,是不是很開心。
但這也符合陶哲軒的風格。
陶哲軒的部落格,只是網路上熱議討論的一個縮影。
實際上,網路上的討論帖,討論博文,等等等等,早已不知幾何。
尤其是在華國,雖然有著兩極分化的觀點,但卻絲毫不能掩蓋這件事的熱度。
陳舟的名字,帶著哥德巴赫猜想一起,迅速在熱搜榜上竄到了前列。
並且熱度維持的相當可以。
而陳舟那已達百萬粉絲的微博賬號,更是比陶哲軒的部落格還熱鬧。
底下幾乎每天都有人在刷樓,詢問著陳舟研究的進度。
只不過,這些詢問,一直沒有收到過回答就是了。
之所以造成如此之大的影響,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華國數學界最出彩的時刻,都跟數論有關。
令華國人記憶最深的,也正是哥德巴赫猜想。
當年陳老先生證明“1+1”之時,是何等的轟動?
以至於此後數年以來,小到孩童都知道“1+1”是華國人證明的。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陳舟最後晚於哈洛德·賀歐夫各特,輸了這場備受矚目的“競賽”。
那麼其在華國所造成的後果,遠不止“青年人才的旗幟”倒了這麼簡單。
當然,對於世界數學界,乃至世界上關注這件事的人們而言。
不管是陳舟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還是哈洛德·賀歐夫各特將其證明,都是沒多大差別的。
頂多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再多學一個定理罷了。
就在外界紛紛攘攘的時候,預印本網站ePrint arXiv上,再次冒出來一篇論文初稿。
是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
作者正是那位秘魯數學家哈洛德·賀歐夫各特。
一時間,預印本網站ePrint arXiv,數度瀕臨崩潰。
如果不是網站運營者提前做好準備的話,他們絕對撐不了10分鐘。
更不可能有什麼緊急維護,勉力支撐的情況出現。
因為,在論文上傳之後沒多久,ePrint arXiv網站就瞬間湧入了大量的訪問者。
而這些訪問者的IP來自世界各地!
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
那就是哈洛德·賀歐夫各特剛上傳的第三篇論文!
所有人也都只想確認一件事。
在第三篇論文裡,哈洛德·賀歐夫各特有沒有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
一時間,普林斯頓這個世界數學中心。
麻省理工這個陳舟所在的世界名校。
歐洲各大高校的數學系,曾經的世界數學中心。
華國各大高校數學系的教授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