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體現在任何人身上。
更何況,哈洛德·賀歐夫各特可不是一般人。
除了普林斯頓這裡,在世界上大大小小的高校裡,幾乎都有著這種類似的談話。
因為媒體的報道,也因為媒體的導向。
畢竟,去年陳舟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訊息,就已經冒了出來。
而在柯爾數論獎之後,這方面的訊息,更是被媒體大肆炒作了一番。
所以,當哈洛德·賀歐夫各特兩篇論文的新聞被炒熱之後,媒體們自然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加大關注度的催化劑。
因此,在關注著哥德巴赫猜想研究進展的同時,人們也關注著陳舟這個高調將哥德巴赫猜想作為研究課題之人的動向。
這些人中,有像德利涅和法爾廷斯這樣,希望陳舟最終解決哥德巴赫猜想的人。
自然也有希望陳舟被打臉,被哈洛德·賀歐夫各特搶先一步的人。
而這種兩極分化的人群,在華國是尤其明顯的。
因為陳舟所申請的“萬人計劃”課題,就是哥德巴赫猜想。
先前陳舟第一次申請課題,被他很快速的解決時。
就已經給許多人造成了“困擾”。
此時,陳舟面對上這樣的局面,這些人自然巴不得陳舟慢上一步,再慢上一步。
此外,再加上陳舟先前所取得的耀眼光環,以及那面“青年人才的旗幟”。
都是招致不少人眼紅的。
有人會因為陳舟的影響,而改變自己,學習陳舟身上的優秀品質。
自然就有人會看不慣陳舟所取得的榮耀,從而進行詆譭,汙衊,希望陳舟從雲端跌落。
但不管怎麼樣,所有人都相信陳舟肯定是看到了哈洛德·賀歐夫各特的兩篇論文的。
此刻的陳舟,肯定也是頂著極大的壓力的。
至於陳舟能不能頂住壓力,最終的結果會怎麼樣,就沒人能說得準了。
說來有趣的一件事是,對於這次陳舟和哈洛德·賀歐夫各特之間的“競賽”,陶哲軒竟然主動在部落格上發了一篇分析文章,分析兩人目前的研究情況。
並且還搞了個投票,看一看陳舟和哈洛德·賀歐夫各特的支援率。
只不過,在陶哲軒的分析文章裡。
除了主要的,對陳舟和哈洛德·賀歐夫各特兩人,各自研究進度的分析。
還有次要的,就是對他自己和張億唐曾經惜敗的惋惜。
而且,他和張億唐當初跟陳舟“競賽”時,局面不就跟現在差不多嗎?
可最終,陳舟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終結了他和張億唐……
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和張億唐跟陳舟“競賽”時,是不同的課題。
即使輸了,也還能繼續自己的研究。
而陳舟和哈洛德·賀歐夫各特的這場。
卻是誰輸了,就真的輸了。
哥德巴赫猜想的歷史,絕不會留下一個失敗者的名字。
幾乎沒有任何意外,陶哲軒的部落格很好的蹭了一波熱度,火了起來。
部落格底下的評論回覆,很是熱鬧。
也因為陶哲軒的這波自嘲,使得原本對陳舟失去信心的一部分人,再次拾起了信心。
對啊,不管哈洛德·賀歐夫各特發了多少論文,這哥德巴赫猜想不還沒被證明呢嗎?
只要沒被證明,那陳舟就還有機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