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按鈕。
“宿主已確認接受挑戰任務!”
“僅以告知宿主以下訊息,挑戰任務一經接受,需完成整個挑戰系列任務!”
“挑戰任務與各學科任務有牽連,但卻單獨存在,互不干擾!”
“挑戰任務的完成機會,只有一次!”
“如挑戰失敗,則宿主將失去任何挑戰任務的機會!”
“請宿主珍惜時間,奮勇向前吧!”
隨著陳舟選擇按下那個紅色的“接受”按鈕,系統提示音也再度響起。
顯示屏上挑戰任務的相關資訊,當即隱去,繼而浮現出一系列的提示訊息。
“機會只有一次嗎?”陳舟喃喃自語道,“這樣或許才更有壓力吧?”
這是陳舟第一次遇到這種限定完成時間,還明確告知機會只有一次的任務。
但是於他而言,既然已經選擇了接受,那就去做就行了。
系統有告知權,但他卻沒必要太在意。
只不過,陳舟挺好奇的是。
如果他真的沒有完成,除了失去挑戰任務的機會,還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這沒有損失的任務,到底代表了什麼?
陳舟又看了一眼顯示屏上的提示訊息,心中思緒萬千。
他現在唯一可以確定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基礎科學的停滯了。
系統對當前世界的科學發展,有著遠比所有人類,更為清醒的認知。
所以,從它這裡確定的事,基本上是不會有錯的。
以前,陳舟在剛踏入學術研究之路時,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
尤其是在研究中微子振盪相關課題之後,他對基礎科學停滯這件事,更有了深入的認知。
就拿陳舟自己來說,他原本是打算在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返回華國,加入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團隊的。
這也是他在CERN接觸到尋找重中微子的實驗後,認知考慮過的事情。
但是陳舟在回國之後,卻改變了這個想法。
而是選擇了直接進入高能所,自己組建粒子加速器的實驗團隊。
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不可忽視的一點是,陳舟在對整個中微子領域的研究,對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進行了瞭解之後。
他發現,大亞灣那裡的研究進度,或者說可以從事的研究,是無法滿足他的預期的。
誠然,大亞灣核反應堆中微子實驗,是一項值得華國人驕傲的實驗。
但是,在執行了這麼多年以後,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適用性,已經不能滿足中微子領域的研究了。
這才有了在前兩年被提出來的江門中微子實驗。
江門中微子實驗,就是為了接棒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才被提出,並開始建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