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而拿出一張新的草稿紙,擰開筆蓋,在草稿紙上書寫著一些內容。
【Seesaw機制……】
【Leptogenesis機制……】
【味對稱性……】
時間在陳舟的筆下逐漸流逝。
終於,陳舟緩緩停筆,習慣性地用筆點選著草稿紙。
他所書寫的這些內容,是基於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
他所採用的,對新理論模型的研究方法。
就拿Seesaw機制來說,從理論上很好地解決了中微子的小質量問題。
同時,大多數的Seesaw模型,語言了重中微子的存在。
而且,Seesaw機制可以與ILC和LHeC的實驗內容,進行結合。
在標準模型中,e+e→Ve??Veh和eq→Veq′h過程,是Higgs玻色子h在ILC和LHeC實驗中的主要產生機制。
這樣,透過研究Seesaw機制所預言的重中微子Ni,對這兩個產生過程的量子修正。
便可以討論透過這兩個過程,探測重中微子Ni的可能性。
陳舟在研究Seesaw機制的過程中,透過計算發現。
在合理的引數取值範圍內,對eq→Veq′h過程的產生截面修正非常小。
但對e+e→Ve??Veh過程的產生截面修正,就比較大了。
根據陳舟的預測,其數值可能達到或超過,將來ILC實驗的測量精度。
單純而言,這樣的理論研究,就是為實驗做出指導的研究。
只不過,從深度而言。
這樣的研究,深度遠遠不夠。
換言之,Seesaw機制所研究的理論模型,需要更進一步的突破。
收回思緒,陳舟手中中性筆的筆尖,落在草稿紙上。
【Seesaw模型的唯象特點,TeV能標的Type Ⅰ+Ⅱ &nal TypeⅠ+Ⅱ Seesags三重態的輕子數破壞的衰變過程……】
寫完之後,陳舟的腦海裡,再次飄過與王貽淓的談話。
放下筆,看了一眼草稿紙上的內容,陳舟伸手拿過先前整理好的,另一部分的研究手稿。
以這種新舊結合的方式,陳舟試圖將下午所收穫的,那滿腦子的想法。
以及那其中,他明確知道的靈感,給切實抓住。
……
“咚咚咚!”
不知過了多久,陳舟房間的門,忽然被敲響了。
緩緩扭頭看了一眼房門,陳舟放下手中的草稿紙。
起身去開門。
房門外站著的,正是才與高結分開,剛從高能所回來的克羅斯。
先是看了陳舟一眼,克羅斯又探頭看了看陳舟屋裡的書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