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隨著實驗測量精度的提高,中微子絕對質量的上限,會進一步壓低。
但是,只有真正尋找到重中微子,才能以一種客觀的方式,判定中微子的質量。
這也是陳舟目前所進行的中微子振盪相關課題的核心點之一。
之所以說是之一,是因為陳舟並沒有侷限於重中微子的尋找。
既然中微子研究領域,還有這麼多未解決的問題。
甚至於中微子的研究,很有可能揭示出宇宙的奧秘。
那陳舟自然不會放過,這隱藏在中微子背後的新物理。
事實上,如果往大了去說,中微子振盪相關課題的研究,確實更加令人期待。
三種質量狀態不同的中微子,其質量狀態輕重的問題,將有助於確定宇宙大爆炸伊始時,大統一作用力的統一方式。
中微子的振盪,很可能有助於去理解,宇宙中物質和反物質為何不對稱這一問題。
而所謂的第四種惰性中微子會不會存在,又很有可能解答暗物質之謎。
怎麼樣?
聽著是不是很牛逼?
沒錯,陳舟也是一樣,最初就是這麼入坑的。
然後,就被中微子振盪的相關課題,困住了這麼長時間。
隨著時間的流逝,陳舟和楊依依都沉浸在自己的研究狀態之中。
先前被搬到陳曉所住房間的草稿紙,也被陳舟再次搬了回來。
並且增加了新的厚度。
“中微子振盪的規律,是由6個引數決定的,包括3箇中微子混合角θ12、θ23、θ13,2個質量平方差Δm²21、Δm²32,以及1個電荷宇稱相位角δ……”
“在這6個引數中,太陽中微子振盪實驗確定了其中的一組引數,sin²2θ12≈0.86,Δm²21≈7.5×10^5eV²……”
“大氣中微子振盪實驗確定了另一組引數,sin²2θ23≈1,Δm²32≈2.5×10^3eV²……”
“而大亞灣實驗以超過5倍標準偏差的置信水平,精確測量了中微子引數θ13的大小,sin²θ13=0.092±0.016(stat.)±0.005(stat.)……”
“6箇中微子振盪引數,已經測得5個,只有CP破壞角δ未知……”
“但是,太陽中微子振盪因為有物質效應,可以確定中微子質量本徵態m2比m1重……”
&n²32的符號,也就是並不清楚m3與m2哪個更重……”
陳舟回想著先前文獻資料裡所整理的內容。
這也是到目前為止,中微子科研領域裡,所取得的全部成果了
而這,也正是中微子質量順序問題。
也是陳舟目前正在全力突破的問題。
略一思索,陳舟拿起筆,開始在草稿紙上書寫起來。
實際上,未來有希望測定中微子的電荷宇稱破缺相位,以及中微子質量排序的中微子振盪實驗,已經在計劃實施中了。
實驗計劃也是分別從現有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包括有研究反應堆反電子中微子振盪的,華國江門中微子實驗與韓國RENO50實驗。
有研究加速器中微子振盪的日國HyperK實驗和米國的DUNE實驗,以及研究大氣中微子振盪的印度INO實驗、歐洲的KM3NeTORCA實驗和米國PINGU實驗。
只不過,這些實驗所需的時間,還很漫長。
理想狀態下,大概是在下一個五年到二十年的時間內,完成這方面的實驗研究。
這也是陳舟回到華國之後,會繼續進行中微子振盪相關課題研究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