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他的研究內容,經過了自己再三的驗證。
以及錯題集的校正。
可還是沒有找出錯誤。
一般來說,錯題集上沒有記錄的內容,就代表陳舟的研究是正確的。
陳舟以前也是放寬心,大膽且充滿鬥志的研究下去的。
可這次不同,陳舟也說不出為什麼,就是感覺太順了,順的他都覺得不正常。
也正是這種奇怪的感覺,才促使陳舟做出來找徐晨陽的決定。
而現在,陳舟只想說,這次來對了!
他的思路,沒有問題。
錯題集的驗證神技,也沒有問題。
有問題的是,他確實“太順了”!
簡單來說就是,陳舟並沒有找到解決極小模型綱領第一問題的思路呢。
那個稍縱即逝的靈感,並沒有竄進他的大腦。
他所做的研究,只是在他的思考裡,所進行的他認為是正確的研究。
也就是說,他按照既定思路,穩步推進的研究,本身並沒有任何問題。
有問題的是,他這個思路,不是解決極小模型綱領第一問題的!
這也是他自己驗證,再加上錯題集驗證,都沒有找到問題的原因。
此刻的陳舟,也終於明白了。
錯題集,也有bug!
如果你的研究,你的計算,本身就都是對的話。
那麼,你將無法得到錯題集的反饋!
這一點,也是陳舟一直所忽視的。
因為以前的物理課題,化學材料學課題,都是能夠得到反饋的。
也就使得他,下意識地認為,數學課題的研究,也能夠得到相應的反饋。
但結果,數學有些不一樣……
小隔間裡,陳舟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寫了多久。
等他放下筆時,只看到旁邊堆了有十幾張a4草稿紙。
草稿紙上密密麻麻的,全是他剛才所寫的內容。
而徐晨陽此刻,也仍然全神貫注的在看著文獻資料。
陳舟拿起這一沓草稿紙,按照順序翻看了起來。
陳舟動作幅度雖然不大,但還是驚動了埋首文獻的徐晨陽。
實際上,徐晨陽也是一心二用。
陳舟都很明顯的從他的研究內容裡,獲得了那稍縱即逝的靈感了。
保不齊,就把極小模型綱領給解決了。
他還怎麼能淡定的去看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