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陳舟還帶博士生。
那樣的話,他們或許會考慮報陳舟的博士研究生。
之所以說是考慮,是因為,燕大隻有一個陳舟。
但國外的高校,卻有更多的陳舟。
小隔間裡,沉浸於草稿紙上書寫的陳舟,自然不知道隔間外的小討論。
他現在滿腦子都是極小模型綱領的問題。
事實上,極小模型綱領的研究領域,雖然誕生了兩位菲獎得主了。
但整體的數學研究來看,極小模型綱領依然屬於數學研究領域中的冷門。
如果再算上雙有理幾何這個代數幾何的冷門分支的話。
那極小模型綱領,可以說是冷門中的冷門了。
這也是極小模型綱領在數學領域裡的真實寫照。
以陳舟自身為例。
極小模型綱領的研究,他除了能和徐晨陽這位雙有理幾何領域的研究者探討一下以外。
大概只有那位什麼都懂一點的陶哲軒,能夠稍微聊聊了。
其他人,包括陳舟的導師,代數幾何大師阿廷教授,對於這個玩意的研究,都很少。
究其原因,也在於極小模型綱領本身的複雜。
從極小模型綱領的概念,被提出以來。
極小模型綱領第一問題和極小模型綱領第二問題,就一直橫亙在數學家的面前。
兩個問題,就是兩座大山。
至今沒有數學家能夠翻越過去。
而這兩個問題的解決,實際上還不代表極小模型綱領的解決。
我們都知道,極小模型綱領是對一個給定的代數簇,對其進行推廣的blow down操作或flip操作。
然後,在有限次操作後,能夠得到一個幾何上的極小模型。
這也就是極小模型綱領了。
數學家們對於一維、二維、三維的較小模型綱領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十分不錯的結果。
但是對於高維代數簇的極小模型綱領的研究,卻是沒有多大實質性進展的。
而就目前的研究來看,如果想要對高維代數簇的極小模型綱領展開研究。
那麼,極小模型綱領的兩大問題,就是敲門磚,是必須要先解決的。
這也是為什麼說,這兩大問題的解決,並不代表極小模型綱領的解決。
當然咯,雖然極小模型綱領比較冷門,難度係數還不低。
但其本身的學術價值,也是和難度成正比的。
這點從以前的那兩位菲爾茲獎得主,就能看出來。
陳舟目前的研究進展,也處在極小模型綱領第一問題的解決上。
但是,就像陳舟先前的感覺一般。
他在這個問題的研究上,太過順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