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此時的陳舟,也沒有那個心思去理會這些瑣事。
相比之下,日國的學術交流,他反而更感興趣一些。
日國的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KEK的前身是日國高能物理研究所KEK。
12GeV的質子同步加速器是KEK的第一個大型設施。
之後在1997年,日國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東都大學原子核科學研究所INS、東都大學理學院附屬的介子科學實驗室MSL合併,成立了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英文縮寫仍沿用KEK。
這點和SLAC改組之後的縮寫是一致的。
只不過,KEK在合併之後,其定位發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
以前是從事高能物理、核物理和加速器技術的研究。
現在是發展粒子加速器,並且利用它們,開展粒子物理、核物理和材料功能和結構的研究。
這也是整合重組之後,為了促進不同領域研究者的緊密合作,增強國際競爭地位,所做出的改變。
同時,在重組之後,KEK分別成立了粒子物理與核物理研究所以及材料科學研究所。
利用各種先進的束流,像是同步輻射光、中子、介子,開展多學科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在材料科學領域,KEK始終走在國際前列。
相比於其它的世界高能物理研究中心,KEK所擁有的大科學裝置也不在少數。
質子同步加速器PS,脈衝散裂中子裝置KENS,同步輻射裝置光子工廠PF、可轉移對撞型儲存環加速器TRISTAN、非對稱正負電子對撞機KEKB(B介子工廠)等等等等。
相比之下,華國在大科學裝置的配置上,就要薄弱了一些。
不過,光看裝置,並不能說明研究成果的數量和質量。
KEK在B介子工廠繼續做出具有世界水準的物理研究工作的同時,積極推進JPARC散裂中子源和質子加速器的除錯執行,加強光子工廠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應用研究。
並且,對於B介子工廠的未來,KEK還打算將其升級為超級B介子工廠。
更進一步利用自身的優勢,結合國際資源,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對於陳舟和弗裡德曼等人的到來,KEK也以最高規格的禮遇,接待了他們。
KEK給陳舟的感覺,也和先前的幾個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不同。
KEK本身位於位於日國的筑波科學城。
筑波科學城位於東都東北方向,科學城加上環繞外圍的技術園區,足有258.5平方公里。
而且日國約40%的主要科研機構、部分私人研究所和筑波大學在此集聚。
從事科學研究的總人數更是達到了兩萬多人!
根據KEK人員的介紹,日國研究機構全部預算的50%左右投資在這裡。
這麼些年以來,筑波科學城也形成了獨特的產業佈局。
有宇宙研究中心,擁有最先進的質子加速器。有工業試驗研究中心,包括工業技術院的9個研究所。有農業科研實驗中心,有研究人類的靈長類試驗站,有高空氣象臺等等等等。
現在這裡也已成為日國最大的科學中心和知識中心,是日國在先進科學技術方面,敢於向米國等大國挑戰的重要支柱。
不得不說,在利用國外科技振興本國科研事業,並且助力經濟發展的方法上,日國有著獨到的見解。
這也是陳舟除了學術交流以外,有著最深感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