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陳舟可不是一般人。
本科階段就是國家樹立起來的“青年人才的旗幟”。
其後更是入選了國家“萬人計劃”。
而現在,更不得了。
膠球的發現和哥德巴赫猜想的解決,已經明明白白的預示著,陳舟將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菲爾茲獎的有力競爭者。
甚至於,說陳舟是準獲獎者,也不為過。
可他們竟然發瘋到,要去針對這樣一位科學大佬。
他們不敢想象,一旦計劃失敗,自己將要面對什麼。
看見兩人面上的猶豫之色,付海天冷哼一聲:“你們到現在還在猶豫?你們想過沒有,一旦陳舟回來,那他會去哪?除了我們這,沒有其他選擇!”
“而一旦他來了對撞機實驗室,那意味著,我們這些人,將再也無路可走!所以,我們必須現在就阻止他回來!”
王凱和張海峰仍舊有些猶豫。
王凱支支吾吾說道:“可他不是還沒決定嗎?萬一他本來就不想回來呢?”
付海天看了王凱一眼,緩緩說道:“他如果本來就決定不回來,那就最好。但我們不能把希望寄託在他的想法上,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頓了頓,付海天又說道:“這可不是為了我們個人,想一想你們進來實驗室的關係,想一想你們背後的人。”
聽到付海天這句話,王凱和張海峰對視了一眼,兩人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複雜的神色。
付海天說的沒錯,關係網的存在,令他們不得不這麼做。
王凱不再猶豫,出聲說道:“所有的材料,都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可以交給媒體們。”
張海峰也說道:“關於陳舟這一路的材料,以及他和弗裡德曼之間的各種猜測,也都寫好了。另外,電視臺方面,也已經聯絡妥當。”
付海天這才滿意的點點頭:“幹得不錯。”
想了想,付海天吩咐道:“就從明天開始,一點一點的把訊息放出去。”
王凱和張海峰齊聲應道:“好的,主任。”
接著,付海天又跟王凱兩人,詳細核實了一遍準備材料,務必要做到滴水不漏。
說起來,他們要是把這份精力放在科研工作上,還真說不好,會不會有什麼額外的收穫。
末了,王凱和張海峰要離開辦公室時,付海天故意說道:“你們倆放心,材料是媒體爆出來的,上電視臺進行‘闢謠’的也是我,就算陳舟回來,也不會知道你們的。”
王凱和張海峰沒有說話,只輕輕點了點頭,隨後便離開了。
兩人的心裡都很清楚,這件事一旦做了。
那他們,就不可能逃脫得了干係。
沒有人秋後算賬還好,一旦有人認真查清此事。
那,所有人都跑不了。
在陳舟他們離開華國的第二天,新聞媒體上,開始有小道訊息爆料出來。
尤其是以微博上,某些大V跳的最歡。
可以說是,厲聲斥責陳舟的所作所為。
更是把陳舟出去留學前,所說的話,批成了“天才的謊言”。
而陳舟發現膠球,和SLAC對撞機實驗室的光榮退役,更是被抹黑成了弗裡德曼和陳舟的一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