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已經把華國的第一枚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牌,給帶了回來。
也已經將華國人的印記,留在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歷史中。
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在為陳舟獲獎而感到興奮的同時,對於陳舟回不回來,他們覺得這其實是陳舟自己的事。
回來固然很好,以為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必然能夠給華國物理學界,乃至華國的科學界,帶來許多不一樣的影響。
就算不回來,那也沒什麼好說的。
頂多罵兩句罷了。
至於,這其中對陳舟先前的話,對陳舟本身的信心,以及付海天等人的輿論導向,他們其實都是不在乎的。
這三類人的表現,也很直觀的體現在了陳舟微博下面的留言上。
這三類人,也基本上代表了當前華國的三種觀點。
只不過,佔據主流的是第二種罷了。
但說到底,刨除其中的別有用心者,絕大多數的人,都還是希望陳舟能夠回來的。
只是,在付海天這位華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主任,親口所說的話面前,大部分人又都覺得,這個希望很渺茫。
華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燕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
付海天的辦公室裡。
“付主任,現在陳舟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訊息,已經佔據了各大新聞的頭版頭條,我們一直引導的輿論,也被這一訊息壓過去了,這個時候,是不是應該停一停?”王凱有些不確定的問道。
張海峰也如是說道:“付主任,現在是一個全國都處在興奮的狀態,陳舟所創造的歷史,實在太令人震驚了,我們是不是還能繼續對這樣一位史上最年輕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採取輿論的攻勢?”
付海天用手指有節奏的敲擊著辦公桌,他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原本,他們對陳舟出手時,陳舟還沒有確定能夠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可現在不一樣了,陳舟一舉打破歷史,成為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史上,最年輕的得主。
陳舟身份的轉變,也必然會對他們的計劃,產生一定的影響。
可要是就這麼放棄眼下的大好局面,付海天又覺得有些太可惜了。
沉默了一會後,付海天緩緩吐出兩字:“繼續!”
聽到這兩字的王凱和張海峰,兩人俱是一愣。
這是真打算和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史上最年輕得主,死磕到底了?
見王凱和張海峰沒有反應,付海天繼續說道:“現在已經是這個局面了,我不相信陳舟一點都不知道,可他既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那就說明,他心裡肯定有鬼!既然是這樣,那我們怎麼能放過這個機會?”
“而且,你們沒發現嗎?除了燕京大學那邊,沒有任何一所研究機構,主動站出來為陳舟發聲!這就是說明,不只是我們,還有很多人,不想讓陳舟回來!”
“包括我們華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這邊,就算是我公然以高能所主任的身份,親自上電視臺,親口說陳舟不會回來,也沒有被所裡找過。”
“這就表示,在局勢明朗之前,我們什麼都不要怕。趁著現在陳舟獲獎一事的熱度,我們也能更好地發揮輿論攻勢!”
聽完付海天的一番話,王凱和張海峰頓時雙眼一亮。
兩人只覺得,還是付主任站得高,看得遠。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可不止任何一所研究機構沒有發聲,就算是將陳舟樹立為“青年人才的旗幟”的官方媒體,也沒有主動為陳舟發聲的跡象。
也就是說,這些官媒們也一樣,大家其實都在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