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按照正常的流程,處在求學生涯的留學階段。
這是一件很順其自然的事,為什麼要刨除其根本性,只在乎陳舟人在國外呢?
他們相信,就算是在國內,陳舟一樣能夠做出這樣的學術成果。
所以,這些支持者從一開始,就認定了華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這位付主任,是在搞事情,是在顛倒黑白。
還要就是,人陳舟壓根沒有說過自己回不回國呢,為什麼就要一竿子打到底,將人定性為不回國呢?
也因此,這些人始終支援著陳舟。
有支持者,自然也就有被輿論導向所誤導的不知情者。
準確來說,這些人應該是隨大流者,沒有自己的主觀判斷。
這也是基數最大的一群人。
別人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然後湊熱鬧一般的,跟著對陳舟進行攻訐。
這也和所謂的權威迷信有關。
畢竟,站出來指認陳舟不回國的,是跟陳舟有著直接接觸的華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人。
而且,華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除了這位付主任主動站出來,“條理清晰”的直指陳舟不會回國之外。
就再也沒有任何人站出來,幫陳舟哪怕說一句話了。
這就不得不令人相信,陳舟是真的不想回國了。
因此,就算陳舟是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就算他打破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史最年輕得主的年齡記錄。
可這人不回來,終歸是令人氣憤的。
所以,隨著輿論的發酵,這些人就慢慢的被付海天的輿論導向手段給“迷惑”了,開始跟著對陳舟進行指責。
這其實是一種悲哀的現象。
也表明了華國國民的不自信。
就像那句話說的,外國的月亮都要圓上一些一樣,這些人從心底裡,沒有真正看到華國的改變和強大,只知道國外的諸多粉飾美好。
除了這兩種略顯極端的人,還有一些始終保持理智的觀眾。
俗稱,吃瓜群眾。
這些人,有著一定的判斷能力,但總體上來說,他們冷眼旁觀。
不會因一件事輕易改變自己的本性。
對於陳舟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回不回國這件事的輿論,他們能夠從自認為的最客觀的“角度”,來分析這件事。
也就是所謂的,從他們眼中的事實出發。
陳舟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是事實。
陳舟獲獎時,仍然是華國的學者,也是事實。
所以,應當給予陳舟絕對的肯定。
畢竟,創造的歷史的事,不管其背後有多少令人不喜的背景,這仍然是創造了華國的歷史。
也因此,他們就覺得,就算是陳舟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