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彭益友楞半天說不出話來,張守武以為他還沒消化這個訊息。
索性他便自己所知道的,全部跟彭益友解釋了一遍。
聽完張守武的話,彭益友終於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陳舟這個人實在是,太恐怖了!
都說人與人之間有差距,可為什麼差距辣麼大嘞?
與陳舟張守武分開的時候,彭益友都還在想這個問題。
以至於,當他聽到有人閒聊陳舟,是會一直在數論領域裡一往無前,還是會轉向其他數學領域時。
彭益友下意識的便接了這個話:“陳博士他的研究領域,早就不單單是數論的內容了……”
聽到彭益友的聲音,這群人齊齊便望向了他。
這群人中,也有和彭益友一樣的水木大學教授。
因此,當認出說話之人時,這些認識彭益友的水木大學教授,便主動問道:“彭教授,你怎麼知道他已經轉向其他數學領域了?”
彭益友看了這群人一眼,其實他也才回過神來。
卻沒想到自己下意識的一句話,竟引來這麼多人的關注。
不過簡單一想,彭益友也猜到了這群人的想法。
如今的陳舟,顯然已經是華國數學界,乃至華人數學家的新貴。
年輕的陳舟身上,所蘊藏的潛力究竟有多少,沒人知道。
但是,這不妨礙每個人想知道的內心。
因為,只有深入的瞭解了陳舟,華國的這些學者們,才能更好的與陳舟相處。
簡單來說,就是陳舟是否還會佔用華國數學界更多的資源。
甚至於,陳舟是否會成長為華國數學界,新一代的領軍人物。
這都是他們很關心很關心的問題。
而陳舟目前所取得的學術地位,全是依靠他自己的學術成就得來的。
那麼,陳舟目前的研究領域,研究進展等等,就需要重點關注了。
見彭益友沒說話,另一位浙省大學的教授,突然想到什麼,開口說道:“彭教授,我剛才看到你在和陳博士交流,是不是得到了什麼新的訊息?”
彭益友微微抬頭,看著說話的這位浙省大學教授。
想了想,他緩緩說道:“本來我也以為陳博士一直在研究數論領域,畢竟他在國家‘萬人計劃’裡申請的課題,就是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可沒想到……”
彭益友倒也沒瞞著眼前的這群人,如實把剛才跟陳舟聊天的情況,說了一遍。
等到彭益友一說完,就聽到有人問:“這篇論文已經發表了嗎?”
彭益友點點頭,把張守武的話,又複述了一遍:“這是陳博士回國之前在《數學年刊》投的稿,估摸著不是這個月,就是下個月,期刊就會刊登。”
這下子一解釋,沒有人再提出疑問了。
連刊登時間都說的這麼一板一眼的,基本上可以確定是真的了。
既如此的話……
這群人頓時想到了什麼。
雖沒有互相再說什麼,但都從對方的眼神中,明白了對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