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看到了陳舟的改變,楊依依才知道自律的重要性。
也正因為看到了陳舟的成就,楊依依才有了追趕的目標。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合適的伴侶,也要能夠使得對方變得更優秀才行。
陳舟和楊依依,便是如此。
看著論文發表後,書桌上的“研究歷程”,陳舟打算簡單的整理一番。
說不定,能有個新發現呢?
就在陳舟的剛觸碰到書桌上的草稿紙時,他所期待的聲音,便在腦海裡響了起來。
微不可查的露出了一絲笑容,陳舟不慌不忙的邊聽“播報”,邊繼續收拾書桌。
陳舟十分的享受這種沐浴著成就的輝煌,去回首過往歷程的時刻。
聽著聽著,陳舟的眼睛不由得迷惑了起來。
那啥,這輝煌的時刻,有點短……
原本以為會有兩段系統提示音的陳舟,沒想到聽完一段便沒有了。
在腦海裡的聲音結束後,陳舟也在書桌前緩緩坐了下來。
他悄悄瞥了一眼,除了眼睛和手在動,其他地方紋絲不動的楊依依。
便悄悄用手托住下巴,閉上了眼睛。
意識很快進入了系統空間。
看著顯示屏上的提示訊息,陳舟帶著困惑的表情,看了下去。
“恭喜宿主,完成任務:何為大廈?萬丈不傾也!(連續性數學任務)”
“完成情況:雖然宿主的本意是完善分佈解構法這一數學工具,從而為哥德巴赫猜想的解決,提供一種新的可能。”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宿主已經體會到了代數幾何的魅力,成功解決了埃米爾·阿廷遺留的一大難題!”
“相關的論文也已投稿至《數學年刊》期刊,相信同行評審的數學家們,會清楚的認識到這篇論文的重要性!”
“完成時間:審稿週期至期刊刊登時間,被自動忽略,此次任務完成用時13個月零18天,從課題本身來說,用時較長!”
“獲得獎勵:根據宿主最終課題論文的價值和發表期刊的影響因子,進行綜合考量,獎勵自然科學經驗值100000!”
“注意:後續任務已重新整理,請宿主自行檢視。”
陳舟看完之後,顯示屏上的資訊便消失不見了。
沒錯,系統的提示音就只有顯示屏上的這一段。
並沒有關於膠球實驗課題的提示訊息。
就和陳舟那次解決克拉梅爾猜想時一樣,在完全解決克拉梅爾猜想的論文之前。
陳舟投稿給學術交流會議委員會的論文,並沒有獲得系統的認可。
直到陳舟在報告會現場把克拉梅爾猜想解決,事後發表了論文,才獲得了系統的認可,才把系統任務給完成。
所以,雖有失望,但陳舟也算能夠接受。
而且這種情況,陳舟也有所預料。
畢竟,全是基於他紙面化推導所得到的理論內容。
有錯題集的方向指引和糾錯,膠球實驗課題的論文,基本上可以保證正確。
只要紙面化推導的過程中,沒有錯誤,那就沒有錯誤。
但是具體的實驗驗證中,卻又是另外一種情形。
畢竟,再怎麼詳細的紙面化推導,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實驗影響因素全給計算進去。
更何況,對撞機這玩意,又不是初中的電阻實驗。
同時,陳舟在這一刻也調整了自己的計劃。
膠球實驗課題這可是個已經到手一半的大經驗寶寶了,他絕對不能讓這經驗寶寶出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