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QCD求和規則計算0三膠子膠球能譜,需要首先構造合理的內插流……”
時間就這樣在陳舟的筆尖流逝。
數學和物理的研究,輪轉不止。
陳舟所下載的文獻,也堆了一個又一個的資料夾。
好在陳舟已經習慣了在膝上型電腦上看文獻。
除非是特別重要的文獻資料,需要潛心研究的。
陳舟才會出去外面,列印一份帶回來。
要不然的話,陳舟如果和那些老年人一樣,喜歡帶著油墨香味的紙張。
那他光是列印資料的費用,都是一筆不小的開資了。
楊依依前往LIGO已經大半個月了。
只有中途回來過一次,但也只在麻省理工逗留了一天,就又返回了LIGO。
據楊依依的描述,LIGO有一輪新的實驗即將展開。
而她已經被雷納·韋斯教授安排為LIGO的實習生,全面參與新一輪實驗的準備工作。
和陳舟一樣,楊依依也得到了雷納·韋斯的重點培養。
在LIGO,楊依依這個實習生也令許多人,感到了驚訝。
按照以往的慣例,華國來的留學生,可能他的理論知識,比較好。
但是實驗方面的動手能力,卻還是要弱上一些的。
可楊依依這個學生,表現出了極強的實驗素養。
不管是對實驗室裝置的熟悉程度,還是對整體實驗的把握程度,甚至於是對實驗的建議。
楊依依的表現,甚至比一些老研究員還要成熟。
也因此,雷納·韋斯教授及時更改了原定的計劃。
把楊依依長期留在了LIGO,進行研究學習。
對於楊依依得到的優質培養,陳舟除了為她不能待在自己身邊,而感到一絲失落外。
總的來說,還是為楊依依感到高興的。
畢竟,他們倆可是互相監督,互相學習的物件。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亦或者下一秒的未來。
他們都要共同優秀才行。
時間也就這樣來到了10月底。
宿舍裡,陳舟繼續研究著膠球實驗的課題,以及他的宏大數學藍圖的前哨——哥猜。
在對奇特量子數膠球進行研究時,陳舟再一次體會到了錯題集的威力。
在文獻資料並不多的情況下,陳舟硬生生的憑藉著自己強悍的數學知識,以及錯題集的方向糾正。
硬生生的探索出了一條,關於奇特量子數膠球的研究之路。
在構造合理的內插流時,陳舟發現有許多滿足自選宇稱的流。
但是,當加以規範不變性、洛倫茲不變性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