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廳裡,身穿藍色襯衫,頭髮已經灰白的德利涅教授,正在準備著自己的講座要用的材料。
看著德利涅翻看材料的模樣,陳舟微微有些感嘆。
相比於他有時候的過於自信,德利涅是那種真正非常純粹的數學家,自信而謙遜。
毫不誇張的說,就算德利涅沒有絲毫的準備,他的講座也一定很精彩,且必定是座無虛席的。
可現在,陳舟看到的是,對方認真的態度。
其實,德利涅真的是一位實打實的數學天才。
在中學時,他就從自己的數學老師尼茨那裡,學習了法國布林巴基學派的《數學原理》。
布林巴基學派的《數學原理》,可不是一般的數學書。
這是對現代數學的重新解讀和認知,內容十分抽象,是非常博大精深的著作。
基本上是屬於大學研究生級別的數學書。
但是,德利涅卻很順利的讀完了其中的幾本,收穫了很多數學知識。
以至於在德利涅進入大學學習之前,他的實際水平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一個數學本科生的水平。
後來,德利涅進入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學數學的時候,他成為了數學家蒂茨的學生。
這位蒂茨教授也是位數學大佬,曾獲得過沃爾夫數學獎和阿貝爾獎,是典型的代數學家,以群論的研究著稱。
而且蒂茨和德利涅還算是老熟人了。
在德利涅還在讀高中時,就經常去大學裡旁聽蒂茨的課和討論班,並且深得這位老師的賞識。
陳舟就記得有篇文獻裡,他看到過德利涅和蒂茨的故事。
說的是,有一次德利涅和同學去郊遊了,本來會錯過一次討論班。
但蒂茨知道後,為了讓德利涅能順利聽課,乾脆把討論班推遲了。
也正因為有蒂茨這樣的老師,才有了後來的德利涅。
德利涅也是在蒂茨的建議下,前往巴黎學習當時如日中天的代數幾何和代數數論的。
也是因為去了巴黎,德利涅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也是對他影響極大的老師,代數幾何的皇帝格羅滕迪克。
那時的巴黎,大師雲集,是法國數學學派的黃金時期。
格羅滕迪克和菲爾茲獎史上最年輕的得主塞爾,正巧在巴黎開設討論班,交流討論數學界最前沿的問題。
格羅滕迪克負責代數幾何,塞爾負責代數數論。
德利涅便是在這樣的討論班裡,再次得到了昇華,很快掌握了這兩位大師的數學思想精髓。
就連很多人都覺得性格古怪,不好相處的格羅滕迪克,都十分樂意把自己的筆記借給德利涅,讓他整理和學習。
並且格羅滕迪克還直言德利涅的數學水平,已經和他旗鼓相當了。
要知道,那時的德利涅不過才二十多歲罷了。
除此之外,德利涅是在24歲時獲得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博士學位的,同時直接受聘為該校數學教授。
其後,僅僅26歲之時,德利涅又憑藉自己強大的數學能力,成為了當時法國高等科學研究院的四名終身教授之一。
當時的法國數學界,可是真正的群星匯聚的。
用陳舟自己的話說就是,這尼瑪才是真正開掛的人生……
實際上,像德利涅這樣的天才,還有不少。
這也是陳舟一直鞭策自己努力前行的原因之一。
“咳咳……”臺上的德利涅輕咳了一聲,掃視了一圈的臺下的眾人,“首先,歡迎大家今天來聽我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