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粒子加速器實驗結束後,陳舟和楊依依兩人就進行了分工。
陳舟從處理實驗資料開始,楊依依則查詢文獻資料,提前為下一次的實驗做準備。
下一次的實驗,準備使用的自箍縮反射粒子束二極體。
和陽極杆箍縮二極體一樣,這也是一種具有典型結構的強流自箍縮二極體。
說起來,強流自箍縮二極體的名字還是很形象的,和字面意思一樣,二極體中的束流很強,所產生的磁場導致二極體中束流自身發生了強箍縮。
陳舟記得在早幾年,這玩意可是研究的熱點。
只不過,在近幾年,隨著研究的發展,強流自箍縮二極體的研究熱度才逐漸被分去。
像華國國內電子束流強度最大的一臺低阻抗強流脈衝電子加速器,也就是“閃光二號”加速器,就透過調整極性,在正極狀態下執行,利用設計的自箍縮離子束二極體,進行研究。
這個研究是在華國西北核物理技術研究所進行的,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所以,在和楊依依進行分工時,陳舟也把這個資訊告訴了她。
從楊院長的實驗安排來看,這次課題雖然叫“強脈衝粒子束原理及應用”,但主要還是偏向於理論方面。
這一點,看那些排隊等著的二極體就知道了。
那麼,想要把這個課題做的出彩,透過借鑑已知的研究,就很有必要了。
陳舟一直認為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情。
就像他現在正在處理的資料。
“……傳輸線的電參量由幾何結構和選用的電介質確定,特性阻抗ZB=60/√εlnr2/r1,脈衝寬度……”
“……於是,就有了馬丁教授關於擊穿電場強度的著名公式……”
把這部分計算完,陳舟又開始寫下馬丁教授關於脈衝上升的時間常數公式。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意義便在於此。
說一天,就一天。
陳舟花了一天的時間,把第三次實驗的試卷全部處理完,然後打包發給了楊院長和彭佳。
至於為什麼沒給發給楊依依,那當然是因為,楊依依就在陳舟身邊,電腦一推,就到了楊依依面前。
這麼方便,還用得著發郵箱麼?
也就在陳舟做完這些,準備伸個懶腰,歇一會時,他的手機來電話了。
是數院的周院長。
陳舟拿起手機,跟楊依依說了聲,便離開了圖書館的自習區。
電話接通,陳舟禮貌的問道:“周院長好,您找我有什麼事嗎?”
周院長說道:“陳舟啊,你最近在忙什麼呢?有沒有時間?”
“呃……”陳舟遲疑著,這該不會又安排了什麼採訪,什麼活動吧?
似乎知道陳舟的想法,周院長笑著說:“是這樣的,在下個月,也就是11月15號,麻省理工那邊有一場數學學術會議,他們寄來了邀請信。”
陳舟頓時明白了周院長的意思,這邀請信怕不是有自己的一份哦……
這樣想著的陳舟,就聽到周院長繼續說道:“有一封邀請信是單獨寄給你的,會議委員會希望邀請你就冰雹猜想的證明,做一場三十分鐘的報告會。”
聽到三十分鐘的報告會,不知怎的,陳舟倒先想到了已經完成的隱藏任務。
【你需要邁出這最初的一步,把你的緊張化解,為今後坐好鋪墊!】
這是隱藏任務的說明。
陳舟隱約覺得,這次去麻省理工,說不定還會有意外的收穫。
鋪墊做好了,那在表演的時候,豈不是?
“喂?陳舟?你聽到我說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