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的時間,轉眼即逝。
燕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的核物理與核技術實驗室內,新的自箍縮反射粒子束二極體已經安排,老傢伙們也再次躊躇滿志。
在彭佳的指揮下,各項實驗引數被設定。
一切準備就緒,只等實驗的開始。
13號下午2點。
對自箍縮反射粒子束二極體的粒子加速器實驗正式開始。
現場的每個人,無論是計算出這次實驗引數的陳舟和楊依依,還是決定按照陳舟兩人計算結果進行實驗的楊院長,亦或者彭佳、林孝恩和馬梓豪,俱是神情緊張。
只不過,相比較之下,眾人的緊張卻又各有不同。
陳舟和楊依依緊張的是,他們這些天忙碌的結果即將被驗證,雖然緊張,卻更多的是興奮和期待。
楊院長和彭佳則是既緊張結果的驗證,又擔心實驗的偏差。
林孝恩和馬梓豪等研究員,則是更多的擔心實驗的偏差一些。
這還是他們進實驗室以來,第一次,上來就按照理論模擬的計算結果進行實驗。
在以往,肯定是從低能量逐步上來,再根據每次的實驗資料進行實驗最佳化。
因為,一旦錯了,不僅是時間的浪費,對於實驗裝置本身來說,也是極大的消耗。
他們實驗室的老傢伙,真禁不起幾下這樣的消耗了。
雖然各人心思不同,但想法總是為了實驗好。
隨著實驗的進行,前期反饋的實驗資料,和理論資料雖然稍有偏差,但在誤差允許範圍內。
也就意味著,實驗在朝預期的結果進行。
但在實驗沒有進行到最後一步之前,除了陳舟,沒有任何人敢鬆口氣。
陳舟此時的緊張情緒已經徹底消失,他僅保有著一絲對那個意料之中的最終結果的期待。
因為,前期的實驗沒有問題的話,便已經證明了他們的計算是沒有問題的。
那,陳舟就有著絕對的信心,最後一步,也同樣不會有問題。
他始終相信自己的計算!
隨著開關的閉合,實驗的最後一步。
發生器到傳輸線,再到二極體聯試的出束實驗。
正式開始!
除了資料作為實驗結果的支撐外,還有一個明顯的實驗現象,值得觀察。
那就是實驗前後的陰陽極變化情況。
在實驗後的陰陽極的陽極膜將被完全汽化!
而且,這個實驗現象跟陳舟最後計算的二極體縱橫比是有著直接關係的。
如果二極體縱橫比太小,束流為箍縮,陽極膜便不會被完全汽化。
只有合適的二極體縱橫比,束流達到強箍縮,陽極膜才會被完全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