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舟又問了兩下,系統依舊沒有回應。
陳舟越發覺得奇怪了,一般來說,他所提出的問題,系統都會給出一個解釋的。
得不到系統的回應,陳舟只好暫時壓下心中的疑惑,重新再看向這三個任務選項。
任務1基本上是延續了陳舟現在的節奏,數學的基礎教材被他學的七七八八的,後面再花點時間把教材學完,那就應該要搞事情了。
任務2也挺符合陳舟的心意,正如系統所言,他既然有心提前完成數學系的本科學業,那不妨再多修一門其它系的課程。
至於會不會是物理,陳舟覺得物理是肯定要有的,但也不是說僅僅只有物理。
於他而言,既然有餘力,那就多學點嘛。
任務3也同樣引起了陳舟極大的興趣,他還沒正式參加過競賽呢,更不要說名次什麼的了,誠如系統所言,這是遺憾吶!
怎麼辦,3個任務,陳舟都想選...
想了想,陳舟還是出聲問道:“系統,我能不能全都要?”
和陳舟問語言學問題不同的是,系統當即在顯示屏上重新整理出了新的提示。
“請宿主儘快選擇新任務。”
陳舟看了一眼新提示,撇了撇嘴,又問道:“兩個,我就選兩個行不行?”
又一行新提示:“請宿主儘快選擇新任務。”
“好吧...”陳舟只能無奈的思考著3選1,該選哪一個。
從任務描述來看,3個任務的強度是依次遞減的。
相對的來說,對應的任務獎勵,應該也是依次遞減的...
當然,實際獲得的獎勵,和可預見的最大化獎勵並不會是對等的。
比如說,任務1是最具挑戰性的任務,它的任務獎勵是根據論文水平和期刊的影響因子,進行綜合考量。
如果陳舟做出了很有價值的研究,並且在頂刊過稿,那他的任務獎勵必然是最高的。
但這種可能性,又比較小。
而任務2是根據時間要求和論文價值來衡量任務獎勵,挑戰性就要比任務1低很多了。
因為對當前的陳舟來說,時間要求相比於期刊因子,他更能掌握的是自己的時間。
至於任務3,是唯一一個可以預見獎勵的任務。
畢竟,大學生學科競賽是可以參考以往競賽情況,進行推斷的。
所以說,實際獲得的獎勵,與幻想中最大化的獎勵,是不一樣的。
思考了一會,陳舟最終決定,還是選擇任務1,去挑戰他數學大廈的第一步。
伸手點選任務1的選項,陳舟選定任務。
“萬丈高樓平地起,宿主的數學大廈就從第一塊磚開始!”
“任務選取成功,請宿主注意任務時間,珍惜任務機會。”
系統提示音響起,其餘兩個任務選項,立即從顯示屏上消失。
顯示屏也再次浮現陳舟的資訊介面,工作列裡中的“可領取”字樣,也變成了“任務進行中...”的字樣。
陳舟雖然選擇了任務1,但是任務2和任務3的描述,也勾動了陳舟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