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半月左右,就是考前第三次模擬考試了。
而半個月的時間,對於沉浸於複習計劃和學習高數中的陳舟來說,是很快的。
透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他的高數(第六版)上冊已經學了大概四分之一了。
雖然上冊的很多知識點是陳舟已經熟悉的,但他並沒有直接跳過去,還是重新認真的學習了一遍。
所以,才造成陳舟學的有些慢。
透過這段時間的調整,陳舟也能夠很好的控制精神藥劑的量了。
其實,要是他有量杯之類的器具,還會更精確的,只可惜,條件不允許。
而磕藥劑的這一個月,陳舟還發現一個情況。
現在的他是連續的每天都在喝藥劑,用來輔助學習,卻一直沒再出現第一次時,喝三天需要歇一天的情況。
這讓陳舟覺得很是奇怪,難道身體產生了抗藥性?可藥劑的有效時間並沒有縮短呀?
陳舟實在想不通,只好作罷。
隨著時間到達4月底,後黑板的高考倒計時還剩43天時,三模的考試通知下來了。
4月26和27號兩天。
對於高考生而言,三模其實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最後一次嚴肅的模考了。
雖說5月下旬還有最後一次的四模,但那更像是高考前的熱身賽,是一次適應性、調節性的考試了。
主要作用在於給考生一次考前的練兵機會,看看考試的狀態是否正常,是否有大考的感覺,順帶著再降低一下題目難度,幫考生樹立一下信心。
所以,考生需要抓住三模的機會,透過這次考試,及時考出自己複習的效果,查漏補缺。
從而進一步研究自己的學習狀況,提前進入備戰狀態,適應考試環境。
三模相當於一次全方位的體檢,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不管考好考壞,都還是有一個月時間去調整的。
陳舟面對這次的三模考試,倒沒有做什麼特別的準備。
畢竟,大考小考,他一直都非常的重視。
只不過,陳舟沒想到的是,他又舊地重遊了一次。
他這次的考場和聖誕節考試那次一樣,只是他不知道楊依依是不是還在隔壁。
26號上午考語文,下午考數學。
27號上午考理綜,下午考英語。
按照陳舟的習慣,語文從作文開始。
作文搞定,再去解決前面的客觀題。
數學就從選擇到填空,再到解答題,一道一道的做。
理綜則按照物理、化學、生物的順序,分科目解決考試題目。
英語的話,先做單項填空,大概聽力開始前可以做完,然後聽力開始,就做聽力。
聽力結束,再接著從完形填空繼續做題。
2月27號下午,最後一門英語考試。
提前交卷的陳舟,在走出考場後,收拾好揹包,便倚著教室外的課桌,等待著楊依依。
陳舟在考完第一場語文的時候就發現,楊依依居然也和那次聖誕節考試一樣,就在隔壁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