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太子已不是當年那個少年人,現在的太子正值鼎盛,已是一個能夠號令天下兵馬的儲君了。
雖說天下的兵馬還未都在太子的手中,可陛下讓太子執掌的幾道州府,皆是大唐的最精銳的兵馬。
李績在軍中任職多年,他深知這天下最精銳的兵馬在何處,也深知各州折衝府的意義。
也就是這位太子能夠輕描淡寫地說一句,讓執失思力去漠北平叛,好似不奇怪了。
是呀,這些事對如今的太子來說,就是輕而易舉的。
李承乾道“英公,父皇或許還未有安排,可軍中的大將軍都已老了,父皇希望英公能夠執掌將來的兵事。”
李績忙道“殿下但有吩咐,末將萬死不辭。”
“當年父皇問過衛公,衛公與父皇奏對,說了對將來的安排,鄭公依舊在養病,不能再理政事,老師也老邁了,衛公說軍中大權可交付英公。”
李績站在太子身後,雙手作揖,依舊是恭敬行禮。
李承乾看著繁華熱鬧的洛陽,緩緩道“同中書門下三品。”
“末將萬不敢當。”
“父皇還未有旨意,但就算是將來,英公也該是這個位置,孤要統領天下兵馬,還請英公相助。”
李績忙拜倒在地。
太子想要執掌的是天下兵馬,想要的是皇位,哪怕現在的陛下還未退位。
李承乾扶起行大禮的英公,又道“大唐社稷有大將軍在,孤甚是慶幸。”
君臣兩人走在城頭上,李承乾問了許多,李績也回答了許多。
都是一些關於各地折衝府將領的優劣,或者是兵力的事,這是為一個皇帝,或者是一個實習的皇帝,應清楚的條件與形勢。
英公說著他對各地將領的瞭解,講述著天下折衝府的地理位置。
李承乾詢問道“朝臣幾次進諫要父皇封禪,父皇不該再推辭了。”
“末將聽聞當年陛下出遊,遠望泰山許久,終究是沒有登上泰山。”
“父皇是有心結吧。”
李績頷首。
這個心結無外乎當年的玄武門,可現在天可汗的功績早已足夠了。
皇宮內,李承乾回來時,聽到了一聲聲慘叫,蘇婉正在打著小於菟,這孩子正在委屈地大哭著。
看到這一幕,李承乾先是一笑,蘇婉向來是個嚴母,即便她現在已有四個月的身孕,依舊擋不住她嚴母的架勢。
李承乾問向一旁的寧兒,道“這小子闖什麼禍了。”
寧兒小聲道“於菟今天在殿外,罵著父皇是桀紂之君,昏君。”
“為何?”
“這孩子說父皇還不退位就是昏君,還說這是四賢教的,現在四賢就跪在父皇的大殿外請罪。”
李承乾瞭然道“那確實該打。”
寧兒捂嘴一笑。
父皇是不會與四賢計較的,這不過是,孩子不懂事的笑話。
於菟趴在床上,道“妹妹啊,給兄吃一口零嘴好不好。”
鵲兒扭頭道“兄長不懂事,娘不讓我和兄長講話。”
於菟正要起身,但又感覺到腚部傳來的劇痛,繼續趴著。
四賢又被父皇打發了回去,賞賜了四賢人手一匹錦緞,讓他們繼續教導皇孫。
當天夜裡,李世民來到父皇所住的宅院內。????年邁的李淵吃著湯飯,看著兒子道“群臣讓你去泰山封禪,你怎麼不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