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拉克斯看到張白不按排演的順序做,腦門當場開始滴汗了,這是要帶節奏嗎?好在張白也就脫軌了一會兒,他確實也不捨得亂用氫氣。
看到觀眾們群情激昂,張白已經很滿足,他覺得自己是一個理性的人,所以放了一根小指的氫氣後,終於住手了,然後一臉無辜地看著齊拉克斯。
正在滴汗的齊拉克斯如逢大赦,趕緊下一個環節,他一招手,一大群等待已久的拜火教徒蜂擁衝到石臺跟前,跪地膜拜,口中高呼國王和阿胡拉瑪的名字,引得全場包括貴族們都紛紛伏地。
阿爾達班五世萬年不變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笑容。畢竟今天,他才是最出風頭的,張白是個少年,再怎樣身材是不如阿爾達班五世的,所以一上臺,國王就是主角,教徒們根本不可能忽視他。
於是,新的流言開始傳播:年輕的帕提亞國王和歷史上最年輕的阿胡拉瑪聯手了,新的阿胡拉瑪是個十三歲少年,暫時受到帕提亞國王的保護。
國王和阿胡拉瑪的威望,就在流言中,初步建立起來了。
下一步,得回貴霜,張白的地球隆中對計劃,現在完成了穩定帕提亞這第一步。可以開始第二步了,就是帕提亞和貴霜的結盟。他很清楚,這兩個真實歷史上很快就要滅亡的帝國,如果不相互結盟,根本無法生存下去。
帕提亞和貴霜的衰落,實際上是與絲綢之路的貿易狀況息息相關的。當時的世界,絲綢之路的貿易額不僅巨大,而且利潤率是最高的。對於富庶的中原和羅馬來說,這些利潤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然而對於商路所經過的國家或地方來說,就關係到國運了。
像貴霜、匈奴、帕提亞、薩珊、亞美尼亞、阿拉伯等等國家,甚至埃及和印度都深受影響。
帕提亞正是其中受影響最大的。
帕提亞原本只是一箇中亞遊牧部落,靠著對馬匹的熟悉,以及一身的馬上本領,用騎射擊敗波斯前王朝,立國後最大的經濟來源就是來自塞琉西亞的大市場。
泰西封是在日後才圍繞著王宮建成的,所以羅馬每次實質性戰勝帕提亞,都是以攻入塞琉西亞為終點,在塞琉西亞劫掠之後才班師回朝,宣佈勝利。
而塞琉西亞每次經過劫掠後,不多久都能自行恢復繁榮,這其中絲路的貿易是很重要的原因,因為塞琉西亞是絲路上的必經之路,是南北兩條絲綢之路最大的交匯節點。
絲路上任何相關的貿易,都會經過帕提亞,任何生意都會被帕提亞帝國剝一層皮,所以說到底,常年敵對的羅馬和帕提亞,最深的矛盾就在於絲路貿易。
為了繞過帕提亞,漢朝班超曾經派遣甘英出使羅馬,結果被帕提亞人騙了回去。
而羅馬為了繞過帕提亞,更是無所不用其極。除了派兵攻打帕提亞之外,羅馬帝國還積極使用海上路線,從埃及行省出發,經紅海,繞過阿拉伯半島直接聯絡貴霜。形成了羅馬和貴霜帝國的海上貿易,跳過了帕提亞。
正是這件事,使得帕提亞從此開始了衰落的程序,於是帕提亞對貴霜也出現了深深的不滿。
其它的國家,比如薩珊也好、亞美尼亞也好,同樣因為類似的原因,與帕提亞有著各種各樣、或深或淺的矛盾。所以在當地,帕提亞不死,天理不容。
但是帕提亞完蛋了,就皆大歡喜了嗎?絕不是。從歷史來看,後來者薩珊比帕提亞更麻煩,對商路的阻礙更嚴重。
因此張白需要帕提亞和貴霜兩國結盟,形成兩個國家相互制約的局面,才能真正穩定這條絲路。
再下一步,就是在鞏固其穩定的基礎上,吞下這條絲路,不過不是用戰爭,而是用經濟。所以計劃的第三步,就是關稅的統一。
在後世,這就是關稅同盟的意思。在兩個國家間實行相同的稅率,可以大大方便通商,穩定的經商環境會吸引更多商人聚集,形成更大的統一市場,同時消弭了國家間的敵對,又能增加國家的稅收收入,這是一本萬利的大好事。
對張白自己來說,他希望匡扶漢室,變革歷史發展線,而蜀國是小國寡民,羸弱不堪,依靠農業和中原核心地帶競爭,是完全不現實的,所以外貿就變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