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三人衣袂飄飄,雲淡風輕地落於城牆之上,看著城下眾人,太子開口道:“李氏氣運已盡,難承帝王洪福,強留帝位,只會絕了後路;若本太子為帝,定會開院傳法,爾等習得術之道,可強體,可呼風喚雨,可延壽,可開智,可知’道’;若反對,本太子就此離去,還北涼於李氏,如何取捨,爾等自選。”
眾人將士聞言,喜不自勝,什麼忠君愛國、斬奸除妖皆拋於腦後。
軍前請戰的白袍大將雙目含煞,喝道:“妖言禍眾,不得好死,眾將士,且隨我。。。”
話未說完,身邊的親兵起身,抽出利刃,被亂刀砍死,好不悽慘。
同心城的城主看著這一幕,又看了看已跪地諂媚的眾將士,知道大勢不可逆,喃喃自語道:“利之所在,忠義何其輕也,利之所在,人不如狗也。”說完,取下腰間佩劍,自刎而亡。
子山城與合飛城的城主微微嘆息,他們榮華一世,終究被富貴磨去了骨子裡的自尊傲氣,兩人對視一眼,終是低下了頭,相繼跪地,臣服於太子。
月末,京子城四方城門大開,平民往來,熙攘不絕;城中的血腥之氣,隨著‘仙’的傳說散開,消散得一乾二淨。
沒有了殺戮,人的恐懼之心隨之消失,有的僅是對‘仙’的好奇與自由的歡喜。
皇宮,從飛龍殿延伸到東街的親王府,宮殿城牆盡數扒去,無數閣樓化成了平地,離此最近的平民百姓遷去了城北,此地修成了一個巨大的廣場。
廣場齊列軍隊,軍紀嚴謹,個個站的筆直;他們身著鎧甲,手執鋼槍,明晃晃,亮鏜鏜,威嚴肅穆,好不威風。
廣場中央,用九色土築起一座圓形的巨大祭壇,上窄下寬,呈圓椎體,周長百丈,高八十一丈,遠遠望去,似散發彩光的高塔。
祭壇之上,四極之東,擺放著一條白色的狗。
這狗極其獨特,全身長著雪白的毛,高有九丈,雙眼火紅,有燈籠大小;狗頭之上長著一根長長的獨角,圈圈螺旋而下,紋路極深,層層疊疊,彼此有電光微散。
狗前還有擺著稻米,黃澄澄地堆積如山。
祭壇之南,擺有豬、牛、羊三牲。
三牲皆不是家獸,豬有王氣,牛生霸氣,羊有財氣。
三牲皆有妖氣波動,氣息強大無比,讓人心恐懼。
顯然三性已經成妖。
三牲之前又擺放著符紙、龍燭、香火。
祭壇之西,卻擺放著香草。
香草又名仙草,生長於瑤山之巔,其氣味濃而不散,聞之讓人身心昇華,有飄飄入仙之感。
香草旁邊有一個青銅幾,上面擺放著青、黃、藍、綠、紫、白、紅七色美玉,散發強大的威壓。
在青銅案几的邊上還有一個三足鼎,鼎裡面裝有黃米,拇指那般大,一粒粒的,如黃金一般。
祭壇之北,擺放著一隻公羊。
這公羊長著一張人臉,其須呈七彩之色,張嘴’咩,咩,咩’的叫喚,讓人心生吉祥之感。
公羊旁邊還有九十九罈美酒,酒香四溢,聞之身心皆醉。
而在祭壇之上,懸浮著一塊白玉石臺,其形如同石磨,但通透潔白,無一絲雜質。
石臺又上,正擺放著天璽,散發著淡淡的彩光,向四方輻射,如同一個七彩向光罩,籠罩著整個祭壇。
李龍淵就站在祭壇邊,他身著龍袍,戴帝冠,正面無表情地看著眼前的祭壇。
而在李龍淵身後,北涼國眾多臣屬與無數百姓,皆一臉複雜的看著立於壇前的他。
隨後不久,太子從皇宮中走出,卻不見木道人與小敏,跟在他身後的是一個陌生的老太監;這老太監身材瘦小,雞皮鶴髮,雙眼混沌,如行將就木之人,給人一種至寒的陰冷感。
沒人知道這老太監從哪來的?叫什麼名字?
他就突然出現在太子的身邊,卻一點也不讓人感突兀,彷彿他的存在,本來就是跟隨太子的,他的存在,本來就來太子的僕人。
“李龍淵!”
老太監看了李龍淵一眼,突然叫道。
他的聲音十分尖銳刺耳,如同兩片金屬摩擦,傳入耳中,極為難受,彷彿心跳在跟著他的聲音在跳動。
李龍淵依舊平靜,他朝老太監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