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年七月初十,北涼國君王下旨:九月初三祭祖,欲禪讓帝位。
訊息一出,北涼國亂。
太師率領百官跪於太祖陵園,勸太平皇收回禪位帝令;三勸遭拒後,太師憤而起身,怒呼昏君無能,無故丟棄祖宗江山,令太祖太宗蒙羞,一怒之下,撞死於祖陵石碑,以死明志。
而後,皇長子李青世與三皇子李青雲同謀,命京子城守將戚少千率領守城軍攻打皇宮,打出旗號,曰:“先皇日崩,其軀被妖人所佔,殺忠臣,害良臣,禍亂皇宮,以血為酒,以人為食,望有志之士,保國降妖,共享太平。”
兩皇子各領一軍,自京南門殺入,一路有主入,後與禁衛大軍死戰而敗,被斬於皇城中門。
此事激怒太平皇李龍淵,他推倒了伏龍臺,含怒斬殺宮女太監數十人,然後又下旨斬殺皇長子與三皇子府中眾人。
數百上千人頭,堆起京觀,以儆效尤。
而後又將兩皇子生母囚於死牢,賜紅綾毒酒;著京衛、禁衛、千龍衛、伏虎衛、四衛兵馬接掌京子城,關閉城門,嚴令任何人不準進出;又將兵符攝於刑無命、張子陵兩人,命其暗查眾多宗親與文武百官,欲有行兵做亂者、出言反對禪位者、言語辱罵不敬者,無需領旨,可就地斬殺。
一時之間,京子城血流成河,亂葬崗屍體堆積如山。
太平年七月二十三,天氣陰沉,京子城的空氣中迷漫著濃濃的血腥味,往日繁華,一朝盡毀,酒樓店鋪,緊關門面,百姓平民,不見影蹤,街道之上,兵馬馳奔;氣氛壓抑,似大雨欲來。
而後有季家,孟家,南宮家,晏家四大家族共同聯手,夥同皇室宗親突然暴亂;和親王命家將於京子城四處放火殺人,引起百姓恐慌騷亂,衝擊城門,而眾多宗親與四大家族率領家將奴僕二千餘人,攻打城北,血戰三天,死傷無數,最後和親王身中數箭而亡,四大家族見事不可為,便將殘餘族人轉入早準備媽的地室躲避追殺,恭親王李龍飛被數十家奴拼命掩護,卻是逃出城去,往西涼國邊陲請大將軍季平子發兵回援,誅妖邪而平天下。
而後數日,京子城倒是平靜,但四衛兵馬如同瘋了一般,四處追查四大家族之人,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就是數十人頭落地,只要言語不敬,便被抓入死牢,嚴刑拷打。
整個京子城都被血染紅了,如同一座血淋淋屠宰場。
誰也不知李龍淵怎麼想的?
此時的李龍淵,平靜至極,他站在御花園的錦魚池旁,手裡抓著魚餌,不斷的撒向池中,引得池中錦鋰爭搶,水花亂濺,看群魚擾亂一池清水。
而他的身後,則站著一個身著黃衫的少年。
少年的身子有些消廋單薄,臉色雖然蒼白,但面目俊美,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特別引人。
此人正是李龍淵的第七子李青平。
李青平很沉默,很安靜,他知道這個時間,沉默與安靜才會安全。
“青平,你不反對寡人禪讓皇位嗎?”
李龍淵突然問道。
李青平搖了搖頭,平靜地道:“不反對。”
李龍淵神色未變,,淡淡問道:“為何?”
李青平想了想,道:“父皇這樣做自然有自己的理由。”說完,走了兩步,竟站到了李龍淵的身旁。
這是一個極為大膽的舉動。
李龍淵略有意外,偏頭看了看自己的兒子,然後笑了,將手中魚餌遞給李青平,道:“你來喂吧!”
李青平接過魚餌,然後全撒入了池中,引得錦鋰瘋狂了似的,躍出池面。
看著一方水池,看著一池錦鯉,突然之間,他似乎悟了。
相對於京子城的亂戰,城外卻未被波及,離京子城數里之地有一處山村,名為杏花村。
杏花村有數十戶十家,依山而建,因晶河分流,有小河繞村而過,村民引河水沉塘,又制酒窖,釀出了遠近聞名的杏花酒。
此時村尾杏子灘的大石上,坐著兩人,正在喝酒垂釣。
兩人不是別個,正是太子與木道人。
兩人都很安靜,靜靜的盯著飄浮於河面的浮標。
不一會兒,浮標輕顫,而後又歸於平靜;幾息之後,浮標被一股大力拉入水中,魚上勾了。
太子提杆,輕輕一甩,巴掌大的紅鯉魚被拉出水面,落入灘前。
“你可知我為何喜好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