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大明對日本的野心,更是不加掩飾的。
對大明來說,最樂意看到德川幕府和外樣大名以及胡虜鬥個你死我活的,事實上,大明並不願意他們。
無論他們其中哪個勝出,都會讓日本重新歸於一統,這對大明絕不是一件好事。
一個完整的日本,絕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師出有名,這是大明出兵日本的唯一前提,當然,你這邊沒有問題,你的母妃是日本天皇,而是幕府和大名都三番五次邀請你回日本監國。但你要想清楚一點——你到達日本後,除非是師出有名,否則大明絕對不能派出軍隊,畢竟……”
請外援幫忙是可以輕鬆解決很多問題。但是,性質也會發生改變,或許日本深受華夏文明的影響,甚至日本曾視宋朝為精神祖國,但是實際上他們一直遊走於華夏文明的邊緣。
萬一大明要是派遣大軍到日本去,會不會被幕府宣傳成勾結外敵?在遭受東虜入侵十數年的日本,這很有可能激起日本人的不滿,即便是大明壓根就不在乎,可這必然會使天皇在日本國內威信大跌。
這絕不是朱國強願意看到的。畢竟,將來的日本天皇可是他的兒子。
“畢竟,對於天皇而言,聲譽是極其重要的!”
作為父親的,當然需要考慮到兒子的利益。況且朱國強很清楚,求教日本關係到什麼,關係到大明未來說百年的長治久安。
對於大明而言,也許幾百年後,日本是距離大明最近的潛在的敵人。
至於印度——有那麼多大名的王爺在那裡造福印度人民,印度還能翻出什麼樣的浪花來?
頂多,也就是無數的印度人在恆河裡翻來覆去,擊起那個浪花一朵朵。
“兒臣明白,聲譽是天皇賴以生存的根本!”
朱和圳答道。
在日本,天皇有什麼?
一無所有!
除了聲譽之外,基本上就是一無所有,如果沒有了聲譽,那天皇可就真的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那你現在有什麼想法呢?”
朱國強笑問道。
“兒臣……”
想了想,朱和圳說道。
“兒臣以為,如果趁著現在去日本的話,可以以拔刀隊為基礎將其擴充為軍隊,然後,然後再匯合外樣大名的力量,全殲建奴,然後攜大勝之威,迫使幕府交出權力,如此一來,日本之事既可平定。”
作為大明的皇子,朱和圳早早的就知道自己的封國在什麼地方——日本,那裡將會是他未來的封國,甚至他將會和大明其它的諸侯不同,其它的只是王侯,而他將是日本的天皇。
當然,這個天皇是自稱的,對外,他仍然會接受大明的冊封,他首先是大明的瀛王,然後才是日本國王,他之後,日本國王、瀛王將是他的子孫的封號,這是他必須要面對的命運。
甚至將來,他的兄弟們也有可能被分封到九州、分封到四國,也許日本會變成日本、扶桑、東瀛等幾個國家。
這無關於個人的利益,這是為了大明的利益,他們這些諸侯王必須要首先考慮到大明的利益。至少現在他們必須要去考慮。封建諸侯於四方,就是為了拱衛中央,為了守衛大明。而且封建諸侯於四方,也是為了瓦解未來大明潛在的敵人,是為了瓜分這個世界。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沒有自己的私心,他的私心很簡單,就是他需要靠著擊退建奴,鞏固他在日本的統治地位。
這也是他被騰田說服的原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出生皇家的他同樣也有自己的私心,或許他會考慮到大明的利益,但是作為諸侯,他同樣需要考慮到諸侯的利益。
畢竟,將來他和他的子孫後代們都要統治那個國家,那個文明遠遠超越南洋,印度等地區的國家。
也正是因為日本的文明程度遠遠超越那些國家,所以他必須要換一種方式。必須透過擊敗湖人獲取統治那片土地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