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的摺子以及發生在文華殿裡的事情,在嚴令保密的情況下,沒有在南京城引起絲毫風波,只是在小範圍內流傳著平王上了一份奏摺的傳言,至於奏摺裡說了什麼,無人知曉。
似乎,對於大明來說,這壓根就沒有發生過似的。壓根就沒有引起任何風波。
也許這就是暴風雨之前的寧靜吧。
進了十一月,眼瞅著快到歲末了,既然太平盛世,各地官員自然開始獻出了“祥瑞”。這可是文官們自古以來就擅長的事情。
這“祥瑞”是各種各樣的,除了傳統的什麼“母雞司鳴”之類的“祥瑞”外,還有人送來了重達十斤的紅薯,以及畝產數百斤的玉米,這幾年在官府的推行下,紅薯、玉米這些異域產物正在一天天的普及,當然它們的種源並不是這個時代美洲的種源,而是朱國強從另一個時空帶來的6、70年代,可以繁育留種的傳統種子。
這些良種的產量或許在21世紀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在17世紀的大明。簡直就是奇蹟,這些當然是“祥瑞”了,這還是皇帝他老人家親自弄出來的“祥瑞”,這樣的馬屁拍起來可沒有任何負擔,就是說實話嘛,這可不是拍馬屁啊。
總而言之,“祥瑞”是各種各樣的!
不過即便是如此,這些“祥瑞”也都是傳統的,但是也有更新鮮的,甚至是是前所未聞的,比如,皇家學會送來了一輛精美的銅製火車模型!
看著這個與19世紀的蒸汽機車沒有什麼區別的傢伙,朱國強盯著它,足足愣了好一會。
“真的造出來了!”
儘管它只是一個模型,但朱國強仍然直直的盯著它,甚至都沒有眨眼睛。
終於造出火車來了!
儘管四年前,透過從另一個世界拿來的技術資料,遼東那邊就已經實現了蒸汽機的實用化,但是在火車研究上的進展不大。
沒想到,現在它終於造了出來。
“陛下,我們的火車已經連續執行了三個月!”
葛世振的稟報,讓朱國強驚訝道。
“好你個葛世振,居然瞞了朕三個月!不等了,現在就去現場,朕要去看朕的火車!”
聞言後,朱國強徑直去了江北的皇家學會試驗場,所謂的皇家學會,實際上就是一個研究西學以及新學的地方,而新學的基礎就是朱國強從另一邊帶來的清末翻譯的西方科學著作。
那些著作構成了新學的基礎,甚至就連蒸汽機的實用化,也是得益於書中的技術資料,還有各種機床的製造,儘管有些技術相對簡陋,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大明,正在一點點的吸收著來這種跨越時空的技術。
不過因為書中的技術並不等於詳細技術,更不等於圖紙,所以還需要這個時代的人們進行研究、吸收,這就需要一定的時間,甚至需要重點攻關。當然也正因如此,才使得這個時代的學者能夠真正地吸收這些技術。
而蒸汽機車就是重點攻關的專案。畢竟這關係到大明未來的社會發展,無論是對社會經濟、還是對軍事戰爭,都將會帶來質的改變!
就眼前來說,蒸汽機車的出現,將會促成大明把目光投向草原——對建奴、流寇殘餘進行最後一戰。
鐵路!
有了鐵路,就有了後勤,解決了後勤問題,明軍就不再進遠征漠北,而是征服!
透過鐵路完成對草原以及西域的征服。
皇家家會並不在南京城內,而是在江北,佔地面積足有上萬畝之多,這裡不僅僅是一座皇家學會,同樣還是一個裝置齊全的工廠,這裡的試驗工廠中擁有各種各樣的機械裝置,甚至還有一些朱國強從另一個世界帶來的普通機床。
這個源自大連兵工廠附屬實驗工場地方,可以說是大明的工業之母,誕生了太多的第一。
不過,它的力量還沒有顯現出來,甚至就連同先進“騾機”以及蒸汽織布機,也只是剛剛開始顯露出它的實力而已。
時代的序幕掀開時,即便是位於最前尚沿的人,也不知道這個大時代會是什麼模樣,所有的變革都是一點點的發生。
乘座御船從秦淮到江北,在皇家學會的碼頭上岸後,甚至只是剛過長江江堤,朱國強就看到了這個世界第一輛火車!
其造型與最原始的火車差不多,但是與斯蒂芬森發明的第一輛火車,又有些不太一樣,看著倒是有點兒像是19世紀中葉的火車,可能這是因為他們借鑑的資料中,火車就是這個模樣。
遠遠的看去,可以清楚的看到,火車頭的煙筒裡冒著黑煙,黑煙中摻雜著大量的蒸汽白煙。
“陛下,這就是咱們的火車……”
葛世振頗有些得意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