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也從不趕路,該歇息便歇息,該投宿便投宿,該下館子便去下館子。
到底是緊鄰著京師的地段,相較於別處,大致還算安穩。
當然,他們身後便是五萬大軍,所經之處斷也無人敢生事。
待到了城門前,那守城的官員更是親自開了城門來迎——燕王看在眼中,心中有所計較在。
許明意也抬眼看向那大開的城門,與分於兩側無聲行禮的官吏士兵。
他們一路走得很慢,翎山皇陵之變,定已傳入京中。
但先前慶明帝動身離京之際,京中各處是有周密部署在的,而京畿之內的防守,大多不是紀修的人。
這些人此時如此痛快地開啟了城門相迎,不可能是所謂識時務在的擅作主張——
想來,在他們回京的途中,已有太子和內閣官員的授意先一步被送入了京中。
初春的晨光之下,一行烏甲騎兵在前開路,繡有大大“燕”字的軍旗於晨風中招展飄動著穿過城門。
數百人馬緩緩踏過長安街。
街上行人冷清,店鋪多是緊閉不開,卻仍有不少百姓藏於半明半暗的街角巷口之處,悄悄投來忐忑不安的視線。
燕王進京了……
許將軍也回來了!
看來皇帝駕崩的傳言必然是真的了!
他們此時尚且不知,接下來需要面對的是怎樣的一番變化。皇帝沒了,太子還在,相爭之下可還會有風波起?是否還會有戰事?
而這些註定要用時間和之後所見來回答。
燕王堅持繞了一段路,將人送到了慶雲坊外。
“家中一片狼藉,今日就不邀王爺上門歇息了。”鎮國公於馬上笑著拱手。
燕王頷首,笑道:“改日再來登門同將軍討茶喝。”
言畢,抬手行了一禮,適才調轉馬頭。
吳恙也同鎮國公行禮告辭,又對許明意道:“我先隨王爺回去——”
悄悄聽著的燕王微一皺眉。
什麼叫“先”隨他回去?
說得怎麼好似隨他走個過場之後,還得轉頭再回來一樣?
這小子知不知道自家家門在哪兒呢?
許明意同他笑著道:“回去罷,待家中收拾妥當,再邀你和王爺來小坐。”
燕王眉頭一抬——聽明白了嗎,人姑娘忙著呢,這是拒絕不請自來的意思了,被嫌棄了吧?
吳恙本沒覺得如何被嫌棄來著,但調轉過馬,一轉臉便莫名覺得有人在幸災樂禍。
少年不由心生疑惑。
這是親爹嗎?
燕王卻心情頗好,打馬帶著被嫌棄的兒子離開了此處,邊笑著道:“走,帶你回家瞧瞧去!”
同鎮國公府一樣,京中燕王府大門外,也被貼了封條。
赫風上前將那封條撕下,舉刀三兩下砍下門鎖。
伴隨著悠長的“吱呀——”聲響,王府的硃紅大門被緩緩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