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油麥菜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要土地有足夠的養分、水分,注意一下病蟲害,基本上畝產就能超過3000斤。
但林風的目標是5000斤以上,所以就不是多施點肥料那麼簡單了,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油麥菜的基因,就像雜交水稻。
在李政委的介紹下,他在海南找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教授,這位90歲高齡的老人,正在一片鹽田裡檢視他的最新成果,海水水稻。
這位碩果累累的老人,是林風少數敬佩的人之一。民以食為天,在那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是雜交水稻讓大家擺脫了餓肚子的窘境,華夏才能有之後的經濟騰飛。
“你就是林風吧,我早就聽說過你的大名了。”袁教授光著雙腳,踩在一片沙地上,身上沾滿了水稻的花粉,看起來就像一個樸實的老農,“你很不錯。”
“不敢,”林風表現出了足夠的謙遜,這是對老前輩的一種尊敬,“今天來找您,是有事相求。”
“呵呵,我還能幫到你什麼?我一輩子和水稻打交道,你的那些高科技我可不懂。”
“是關於油麥菜的事。”
袁教授聽了笑而不語,把手裡的資料夾交給身邊的學生,然後帶著林風朝遠處的沙灘走去。
“我知道可能會有這麼一天,”他平靜地說到,“所以我也提前做了一些準備,沒想到還真的能夠用上。”
林風心頭一驚,心想難道這位老人已經把高產油麥菜研究出來了?
正猜疑不定時,兩人來到一片綠油油的菜地前,只見一片種在沙灘上的油麥菜,足有1米的高度,密密麻麻擠在一起。
“這……這真是油麥菜?”
就算是獲得了超級電池的製造方法,林風也沒有像現在這樣驚喜。
“沒錯,這是用海水培育出來的油麥菜,各種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含量更高,而且我也試過了,你的那種星空蠶也很喜歡吃。”
林風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感謝的話,只是僅僅地握住了袁教授乾枯的手。
“但你別高興得太早了,”袁教授說到,“你也知道,我研究出來的東西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無法繁殖,必須用特殊的方法制種。
“而且這種新型油麥菜在海水裡能長這麼好,產量可以達到8000斤,但在普通土地上會縮減很多,差不多在6000斤左右。”
“夠了,足夠了!”
這比林風預計中高出了1000斤,已經算是很大的驚喜。而且制種怕什麼,海洋麵積這麼多大,他還找不到地方培育種子嗎?
關鍵是有現成的成果,省去了大量時間,他的計劃馬上就能推行和展開。
“袁教授,我不知道該怎麼感謝您,”林風說到,“您就直接說吧,我要怎樣才能得到您的這項技術?”
“哈哈,小夥子,”袁教授樂呵呵一笑,“你是第一個在我面前,把給錢賣技術說得這麼委婉的人,所以我就不批評你了。
“我研究高產油麥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讓我們華夏的農業走向一個新的模式,所以這個技術我不會收你的錢。
“只要你以後別以推廣種子為藉口,從普通老百姓身上牟取暴利就行。”
“這肯定不會,種子的事情您就放心吧,我會無償供應老百姓種子。”
“這樣就好,那這個技術就交給你了,你直接派幾個人過來學習就行,很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