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無良商家,其實並不是很多。
再說了,朝廷不應該以道德標準來衡量一個階層對國家的利弊,而是應該考慮這個階層的存在和發展,對大唐是否有好處來考慮。”
李治的這種想法,必須要堅決的打壓下去。
否則到時候自己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局面,估計就要受到破壞了。
“二哥,如果什麼東西都以是否對大唐有好處來衡量,那麼朝廷豈不就像是一個商家了?”
李治被教訓了一頓,心中顯然也不是很服氣。
“太子殿下,你說的很有道理啊,從某種程度上說,朝廷就是一個作坊,陛下就是這個作坊的東家,朝中宰相就是這個作坊的掌櫃,朝中的將軍就是作坊的護衛,各個官員就是各級別的管事,而下面計程車農工商則是作坊裡頭各個部門的匠人、幫工。
作坊裡頭,大部分的人都是希望這個作坊越來越好,這樣自己的日子才能變得更好。
當然,具體到每個部門,部門跟部門之間肯定會有利益紛爭,大家會搶著成為東家最喜歡的部門。
而部門與部門之間,雖然大家可能都很努力,但是創造出的價值是不同的。
並且,你得承認,所有的部門都有他存在的意義,並不能說某個部門很重要,就可以替代一切。”
李寬這麼新穎的觀點一冒出來,李治直接就無話可說了。
而李世民則是開始反思李寬說的話,覺得似乎還真是有那麼一點道理。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又覺得似乎不是這樣子。
“寬兒,按照你的意思來說,其實整個大唐,也是有士農工商等各行各業的人共同組成的,大家不分貴賤,不問出身,就看你對大唐的發展有沒有好處?”
李世民本身是想打壓世家,所以任何能夠削弱世家影響力的行為,他原則上都是支援的。
而扶持商業的發展,讓大唐出現更多不依附在世家身上的商家,在李世民看來也是值得鼓勵的。
反正朝廷也沒有損失什麼。
讓新崛起的商家去跟世家爭奪利益,讓他們去鬥來鬥去,這是李世民喜聞樂見的事情。
最好就是兩者斗的兩敗俱傷,到時候李世民就可以挺身而出,收拾殘局。
“完全不分貧賤,在短期內是做不到的。但是朝廷現在大力鼓勵寒門士子去參加科舉,並且在朝中給予重用,這對平衡大唐的朝局是有很大好處的。
一個國家,中間階層的人越多,就會變得越牢固。但是如果只是一小部分人佔據了頂端,那麼隨時都可能出現動盪。”
所謂的中產階級,李寬覺得這個概念還太超全,所以也就沒有太多的闡述。
但是扶持更多的寒門去跟世家爭權奪利,打壓世家,這對朝廷絕對是有好處的。
雖然寒門也是門,他們的目的其實也是希望成為自己打壓的世家。
但是,終歸是分肉吃的人更多了,每個人分到的就會變少,朝廷就更容易掌握局勢。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來看,這個方案還是值得支援的。
“你說的也有道理!大唐發展到了現在,有些東西確實要變一變了!從明年春闈開始,除了犯官的子弟,其他所有人都可以參加科舉。”
不知不覺當中,李世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