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寧軍不再繼續攻打渤海,在宰相樸很猛和將軍樸很勇兩個人的斡旋下,渤海國皇帝同意先湊出八百萬兩銀子獻給寧軍大將軍唐匹敵。
畢竟要湊齊八十萬青壯勞力,絕非一時半會兒的事,需要從渤海國各地去徵集。
一開始,渤海王樸普山以為,他的臣民們會無比抗拒,甚至可能會發生反叛的事。
但事實真相是他多慮了,聽聞要去中原做勞力,能吃飽飯,發衣服,還可能有工錢。
別說青壯勞力,就算是上了年紀的人,也不知道怎麼了,忽然就覺得自己身上充滿了力量。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又一次證明了人真的是複雜的。
渤海國的人都仇恨中原人,這是歷代渤海統治者宣揚仇恨的結果。
可是這仇恨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原富饒而渤海國太過窮苦。
所以這看似根深蒂固的仇恨,在那些人聽說可以到富饒繁華的中原去賺錢,甚至有可能以後會留在中原生活之後,他們的仇恨全都瞬間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迫不及待的嚮往。
連樸很猛都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局面,他為了安全起見,還調動了大量計程車兵維持。
本意是擔心百姓們鬧起來出現民變,如果真的這樣,他就下令軍隊鎮壓。
可是沒想到軍隊就真的是來維持秩序的,因為太激動,那些渤海國的百姓們拼了命的往前擠。
而在這個過程中,甚至有渤海國計程車兵混進人群裡,脫了自己身上的軍服,裝作百姓去報名。
所以從這一點就足以證明唐匹敵的遠見,抽走了八十萬青壯勞力,渤海國必會一蹶不振。
大營裡。
唐匹敵看向正在整理著各方軍報的主簿官員問道:“還沒有韓飛豹的訊息?”
那主簿俯身道:“回大將軍,從兗州沿海各地觀察的人送來訊息來看,沒有任何雍州軍殘兵出現在兗州的跡象。”
唐匹敵又問:“青州武先生那邊有沒有訊息送來,在雲萊島的那些匪寇有沒有頻繁的襲擾海疆?”
主簿官員又搖了搖頭道:“大將軍,這段時間一來,一共收到了武大人送來的八份軍報,都提到了,未見賊寇襲擾海疆,武大人還說,這有些不尋常。”
唐匹敵點了點頭,心裡想著的是這個韓飛豹怎麼學會沉住氣了?
就是這偶然間的一念,讓唐匹敵忽然心裡多了一個推測。
莫非韓飛豹已死?
作為對手,雖然唐匹敵和韓飛豹數次交手從無敗績,並且把韓飛豹打的狼狽不堪。
可唐匹敵從來都沒有用小瞧了敵人的心態去交手,他歷來重視自己的每一個敵人。
不管這個敵人的勢力是弱小還是強大,唐匹敵只要面對這個敵人,都會用最大限度的重視去看待。
也正是因為這種重視,唐匹敵太瞭解韓飛豹了。
以唐匹敵對韓飛豹的瞭解,韓飛豹不襲擾青州海疆,就說明他北上了,如果他沒有北上,那他一定會在沿海作亂。
兩者都沒有,不符合韓飛豹的性格。
“元楨......”
唐匹敵提起筆說道:“我要給青州節度使武先生寫信,你安排人用最快的速度送去。”
他寫完後遞給那名主簿,主簿不敢耽擱,連忙安排人送往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