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樸很勇的態度格外的好,把渤海國人骨子裡的那種樸實的奴性表現的淋漓盡致。
但程無節還是把他趕走了,因為這個人回去比留下來可有用的多。
至於樸很勇說的帶路,程無節也好,唐匹敵也好,根本就不在意。
因為寧軍不需要帶路,寧軍又不是來滅了渤海國的。
渤海這個地方,現在打下來不是有多難的事,而是打下來毫無意義的事,非但沒有好處,反而會成為累贅。
所以此時把樸很勇放走更有效果,這個人放回去之後,他能對渤海王樸普山說什麼?
無非兩個選擇。
其一,宣揚寧軍不可戰勝,說寧軍有多麼多麼的強大,從而來減輕他沒有守住金湯關的罪。
其二,宣揚對寧軍的仇恨,必須擺出來一副和寧軍勢不兩立的架勢。
如果是第一種的話,渤海王聽他這麼說,心裡就會害怕,就會猶豫,到底該不該強勢一些,敢不敢拖延滿足寧軍提出的條件。
如果是第二種的話,因為樸很勇而導致渤海王決定與寧軍決戰,那大將軍唐匹敵當然很開心。
因為帶走八十萬青壯勞力雖然是首選,但要是改成殺死百萬青壯也不是不能接受。
把樸很勇放回去,效果拉滿。
樸很勇很不開心,非常不開心,他覺得自己在一個重要的人生路口走失了。
他一路上都在想自己該怎麼面對渤海王,樸普山的兇狠他當然很清楚。
雖然按輩分來說,他和樸很猛一樣都是樸普山的堂叔,可是樸普山要想殺人還在乎是什麼關係?
比他們關係還要親近一些的人,樸普山也不是沒有殺過。
他們和樸普山的父親也不是親兄弟,是族中兄弟而已,樸普山的親叔叔就因為覺得自己有些功勞,對樸普山出言不遜,然後就被五馬分屍了。
自此之後,樸氏一族,再也沒有人敢放肆。
所以樸很勇這一路上不停的思考,自己回去之後怎麼才能保命。
誠如唐匹敵預料的那樣,擺在樸很勇面前只有兩條路可選。
他離開寧軍大營之前,為了能給自己多爭取一些時間,他請求程無節說多寬限他幾日,他好回去勸說渤海王。
他還說,七天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就算是要召集起來八十萬人七天也不夠用。
他還說自己走回都城去見渤海王,七天也不夠。
程無節說你放屁,我給你一匹馬,算是送給你的禮物了,當然也是打金湯關的時候從你們手裡繳獲來的。
你騎著馬跑七天,都能從渤海國北邊跑到南邊了,你們渤海國有多大自己心裡沒點數?
此時的樸很勇真的有一匹馬,但他現在想把馬扔了......
然後他在快到都城的時候,真的就把馬扔了,然後把自己的衣服撕的更碎了些。
有用泥土在自己身上好一頓揉搓,想了想光是這樣也不大好,有咬著牙一頭撞在大樹上,撞破了自己的鼻子。
把鼻子裡流出來的血儘量更合理的利用起來,滿臉塗抹,如果有富裕就再抹抹其他地方。
做完了這一切他準備進城,走了幾步之後覺得還是不大夠。
然後他發了狠,找了一刻可以卡住自己胳膊的樹,狠狠的一轉身,把自己胳膊骨頭掰斷了。
這種狠厲,在戰場上他可沒有,所以有些時候人真的太複雜,也太奇怪。
耷拉著胳膊,滿臉滿身的髒汙,鼻子還歪了,這樣的樸很勇跌跌撞撞的跑到了都城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