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州節度使裴旗這是第一次見到楊競,他在看到楊競的時候還算了算,自己好像已經有二十幾年沒有見過楚國皇帝,也沒有回去過大興城。
他在蜀州做節度使已經有二十幾年,這麼長的時間,已經足夠讓很多人錯覺他就是蜀州人。
可實際上,他是大興城生人,在大興城生活到十九歲外放做官,自此之後,一共也沒有回過幾次。
從外放縣令,到府治,短暫的被調回大興城兵部任職,然後調任府兵將軍,再然後就被任命為蜀州節度使。
從十九歲到三十歲的這十餘年間,是裴旗人生飛躍的最快的階段。
朝廷官員為什麼把節度使稱之為封疆大吏?
其實把這四個字換成另外三個字,就容易讓人理解了......用百姓們的話說就是,土皇帝。
一個二十幾年沒有回過大興城的封疆大吏,他在蜀州的經營會是怎麼樣的一種銅牆鐵壁?
按照大楚的朝廷規矩來說,節度使沒有皇帝的召命,無故不得擅自返回京城。
可是朝廷也有規矩,每隔四年,各地節度使務必回京述職。
可是大楚亂了啊,各地的節度使誰願意去大興城裡轉,只要不去大興城,那節度使的位子就穩如磐石,回去了還沒準被免職,被皇帝換成新人。
如此一來,這不願意回京述職的節度使大人們,一個個都成了一方諸侯。
這其中蜀州和雍州兩地,尤為特殊。
蜀州是被裴旗封閉起來,蜀州門戶一關,想進的進不來,想出的卻隨時可以出去。
雍州那邊就是單純的天高皇帝遠,誰也管不到。
此時此刻,那個瘸了腿的大楚皇帝陛下正在慷慨陳詞,聽他慷慨陳詞的是一群其實根本不把他當回事的人,可這並不影響楊競眼神放出光彩。
可惜的是這些人非但沒有一個字聽進耳朵裡,甚至還有些想笑。
裴旗才不會在這個時候擾了楊競的高談闊論慷慨激昂,他坐在一邊品茶,時不時和身邊人說上幾句話。
可是這個人的能力就在於,你以為他一個字都沒聽,楊競的話中每一個該附和的點,他都會立刻拍手鼓掌,下邊人就跟著他一起拍手鼓掌。
等楊競說完了之後,裴旗又站起來做了總結陳詞,楊競講了將近一個時辰,他起身之後就侃侃而談,只用了半刻時間,就把楊競話裡的重點全都點了出來,未曾遺漏任何一處。
說完後裴旗就陪著楊競回住處休息,兩個力士抬著楊競走,他總是落後在楊競身後那麼一點點的位置。
不會和楊競並行,但也不會讓楊競回頭才能看到他,這種尺度,拿捏的恰到好處。
陪著楊競聊了一會後,裴旗出門,門外已經有兩個手下在等著。
“到了嗎?”
裴旗問。
手下人回答:“到了,就在戴北小築裡休息,我和他說了,大人一會兒親自過去見他。”
裴旗點了點頭:“安排車馬去吧,今夜我在戴北小築吃飯。”
“是!”
手下人應了一聲後,連忙去準備車馬和其他東西。
大概半個時辰後,在眉城東城位置,山腳下的一座庭院外,裴旗的馬車停了下來。
眉城是依山而建,和蜀州之內的
大部分山城都一樣,所以並不似平原上那些大城一樣規矩。
平原上的大城都是四四方方橫平豎直,可是山城裡就不一樣,城南的人去城北都沒準會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