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北境,各個階層的人現在都在議論著關於邊疆戰爭的事,那些為官者也好,商賈大戶也好,尋常百姓也好,每個人每天都在密切的關注著。
一家茶樓裡,大家難得的沒有聽書聽曲兒,而是坐在一起議論著這次的戰事會是如何情況。
連說書的人都和他們湊到一起,眾人七嘴八舌的說著,聽著的人不時點頭。
“我覺得問題不大,現在又不是以前了。”
一個商人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胸有成竹的說道:“咱們寧軍什麼時候輸過,寧王殿下也早有安排,所以大家都安心,早早晚晚,咱們必會等到捷報。”
眾人都點頭。
另一個商人皺著眉,沉默片刻後說道:“也不知道,邊軍那些爺們兒們,糧食夠不夠吃。”
這句自言自語一出口,所有人都楞了一下。
之前說話的那商人沉默了一會兒後說道:“寧王殿下思謀縝密準備周全,糧食應該是足夠的。”
他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然後放下茶杯起身:“但......吃不完扔了,也比不夠吃好一些。”
說完這句話後他起身離開。
剛才說到糧食夠不夠吃的那個商人也起身,朝著先走的那人追了上去,兩個人一邊走一邊還在議論著什麼。
不久之後,這兩人就到了城中糧棧,每個人買下了不少米麵,又僱傭城中車馬行的人來,將米麵裝車,請他們送往北疆。
巧了的是,他們找的這車馬行,就是永寧通遠。
夥計們聽說是往北疆送,是給邊軍兄弟們的,說什麼也不肯要車馬費,並且他們也買下來不少米麵裝車。
第二天一早,從冀州往北疆的第一支民間送糧隊伍出發了,一共拉了十二車的糧食物資。
沒有人宣揚什麼,可是很快冀州城裡就掀起來一股熱潮。
百姓們不如商戶們富裕,拿不出那麼多銀子直接去買糧食,可是各家各戶餘糧都不少,這家出五十斤,那家出七十斤,完全不影響生活,十來戶人家就湊上一車。
鄉親街坊們互相商量著來,有車的出車,有力的出力,選出來三五個男人護送一輛車,大家湊成個車隊出發。
一開始是冀州城,後來這種給北疆邊軍兄弟們送糧食的行動,就逐漸蔓延到了整個冀州範圍。
每條官道上,都能看到往北走的車馬,不只是糧食,棉衣,靴子,鞋墊,車上裝的滿滿的。
一個官學裡教書的先生帶著孩子們站在路邊看,朝著過去的車隊揮手。
他告訴孩子們,要記住這樣的事,要記住這樣的人,這裡面可能就有你們的父親,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英雄。
等到你們長大了之後,如果也遇到了外敵入侵,你們也要像父輩們一樣,去做一個英雄,而不是跪下來的孬種。
他還說,若我中原百姓皆能如此,何懼外敵?何愁不勝?
到了三月初,天氣轉暖,李叱留下沈珊瑚為主將,統領兗州寧軍兵馬與渤海人交戰,李叱帶來的兵馬,也全都交給了沈珊瑚指揮。
徐績坐鎮豫州州治城,統籌排程,為大軍的物資補給提供保障。
而李叱則帶著廷尉軍趕往北疆,幾天前收到從北疆送來的訊息,說是黑武人至少百萬大軍壓境,兵力龐大到前所未有。
這次指揮黑武大軍的,是黑武南苑大將軍,黑武名將業夫烈,此人在黑武國軍中的地位,大概就相當於武親王楊跡句在楚國朝廷的地位。
業夫烈已經快七十歲,原本已經請辭在家
休養。
因為這次南下事關重大,黑武汗皇信不過任何人,哪怕黑武帝國軍方名將輩出。
他親自去拜訪業夫烈,加封其為公爵,業夫烈對汗皇如此誠意無法拒絕,答應領兵。
而這次聯合桑人和渤海人同時進攻的計劃,就是業夫烈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