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抄別人的不覺得如何。
聽著的李隆基卻抬眼看天,輕聲重複:“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
李成器在旁跟著唏噓不已。
王皇后伸手,揉李易的腦袋:“叔叔若為官,我是放心呢。”
李成器道:“正是,易弟德行端正。”
王皇后卻搖頭:“不是呢,我的意思是說,百姓的民脂民膏,下面的官員收刮出來,不夠叔叔日常用,叔叔看不上眼。”
李成器:“…….”
“哈哈哈~~”李隆基放聲大笑。
笑罷,說道:“好一個民脂民膏,可惜多少官員不知啊。”
“那就告訴他們知道,弟這裡想為陛下寫一個,不若大哥和三哥想辦法遞上去?”
李易看兩個兄長的樣子,決定好好宣傳正能量。
“哦?易弟又要抄了?”李成器配合著說。
“然!”李易點頭。
“叔叔快抄。”王皇后繼續揉。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長,撫養惠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爾為戒。體朕深思。”
李易把《頒令箴》給抄出來,這個以後的老朱據說也用過。
用的時候只說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對,易弟,對,陛下是好的,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李成器再次附和。
“好,好,好!”李隆基撫掌連道三聲好,感覺說到自己心裡去了。
沒錯,朕就是這樣想滴,回頭就拿出來用。
王皇后終於把手拿起來,看著李易在那裡重新系頭髮。
說道:“叔叔旁的本事沒有,說起抄,天下無雙。只是叔叔你以‘朕’的字來說,你不會是埋了個皇帝吧?咯咯咯……”
王皇后掩嘴笑。
李易連連擺手:“嫂嫂可不能亂說,萬一傳出去……”
李易覺得還是小心為上,埋別人行,說埋皇帝,你讓皇帝怎麼想。
李隆基根本沒往別處想,他似乎回憶了一下,說道:“父母官,這個好,為官當如百姓父母,漢書中有載,召信臣便被呼為召父。”
“三哥居然連這個都知曉,易,佩服。”李易笑著捧一句。
這個人家是真的記住,不像自己,現查資料。
“哪一個?”李成器不知道。
李易說:“大哥是這樣,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壽春人也……吏民親愛信臣,號之曰:召父。”
李易把原文給說出來,就是召信臣那個人去當官,啥都管,事無鉅細,百姓很喜歡他,管他叫爹。
一稱呼起來便是召父、召爹、召老爹、老召……
李成器往旁邊挪了一步,壓力山大,這易弟腦袋裡面究竟裝了多少本書?
幾個人吃著聊著,王皇后願意聽莊子裡的情況,有沒有什麼好玩的新東西了。
李隆基主要是問張家村子的事情,問村民家中吃什麼、大概有多少錢、平時幹活累不累。
在他看來,莊子是李易自己的,所有莊戶皆要聽東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