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真見郭行章他們已經離開,感到非常奇怪,問道:“他們走的這麼匆忙?也不管二郎了?”
劉元靖摸著郭弘的頭說道:“這次是和尚們攔截,去衡山的路上還要路過潭州(長沙),那裡是溈山禪宗宗門所在,行章在這裡危險更大,你不要亂說嘴,我們這就回衡山,去南嶽書院。”
左奎見白衣和尚和劉元靖等人離去,回到黃鶴樓,撓著頭自言自語道:“真是奇怪,怎麼就不見了呢?”
他手中拿著一根金絲,當時激戰正酣,也不知道懷中的白玉落到了哪裡,本來纏著白玉的金絲卻勾在衣服裡面,不曾脫落。
侏儒搖著腦袋,暗恨自己丟了一對大板斧,不然現在拿出來逼問一番,只怕立刻就能找回失物。
最後他只能垂頭喪氣的離開,軒轅集離去,他也重獲自由。
這次千里追蹤,竟然是這樣的結果,實在大失顏面。
不過作為一個俠客,最重要的是重義守信,命可以不要,名聲不能壞了,所以不論結果如何,還是要回去稟報一聲。
他去將那些金絲換了些銀兩,僱船順流東下,直奔安徽池州,去見他的主人池州刺史杜牧。
************
鄂嶽安黃四州觀察使簡稱鄂嶽觀察使,兼任鄂州刺史,鄂州城裡最北邊是觀察使府,也同時是刺史府。
觀察使府南邊是一條橫街,府門出來直到城門是中心大道,這兩條街相交的左右兩邊,各有兩列裡坊,東邊一排第一個就是崇義坊。
崇義坊是典型的唐代裡坊形制,周圍是一圈坊牆,中心開一條十字街,把裡坊分成一個田字形,有東西南北四個坊門,早晨開啟,夜晚關閉,由坊丁把守。
十字街按東西南北稱為東街、南街、西街、北街。
面對北街的第二個院子就是李折的住所。
他在黃鶴樓吃完酒,與羅晏告別,帶著兒子返回家中。
家中除了妻子和一個十一歲的女兒,另外還有一個老僕。
李家是耕讀世家,他的父親李鄆苦讀一生,多次去長安應試也沒有中舉。
李折家境一般,七品下的俸祿只夠維持生活,平日也是節儉慣了,並不曾給孩子買過什麼值錢的東西。
李億當時見一塊白玉落到他腳下,就偷偷藏了起來,他覺得那個侏儒面貌兇惡,必然是盜匪,白玉也不知是哪裡得來的贓物。
回到家後,他瞞著父親偷偷檢視,見到白玉上佈滿了裂紋,完全是一塊廢玉,不禁大失所望,又看到後面刻著一個“李”字,想想也沒有捨得扔掉。
拿著這塊玉找到了母親,求她找人打了個孔,用紅繩穿了系在脖子上,跑到妹妹處去炫耀。
妹妹看了不禁讚歎,羨慕的不行,說道:“哥哥,把這塊玉借我戴戴好嗎?”
李億又怎麼捨得?戴著玉轉身就跑,說道:“這就是哥哥以後的護身符了!誰要我都不會給!”
Ps:
歷史人物:靈佑、希運
李折的父親李鄆是從《舊唐書》宰相世家中查到,屬於趙郡李氏江夏房,本書將李億安排到這一房,是根據相關歷史資料推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