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很嚴峻的問題!
楊爽匆匆與郭儀告辭,帶上千名甲士直奔陽關古道。
這次他是準備徵兵的,而目標便是那八千叛軍。
如果北道口關隘告急,這八千叛軍,便將是己方預備役。
然而,楊爽剛剛步入陽關古道,數名哨騎帶著滿身黃色泥土,自陽關方向奔來。
“報!將軍,疏勒戰報!”
“講!”心繫戰事,楊爽懶得自己去看。
“一個月前,有一支規模約在五千人的兵馬,趁夜偽裝隋軍想要渡過無名關隘,卻被劉凌將軍識破,雙方大戰一夜,對方為中部突厥兵馬!”
“由於無名關隘東段沒有防禦力量,僅有五百兵力的劉將軍不支,苦戰一夜後,領兵退居高地。”
“突厥兵馬並沒有多做拖延,而是飛快出關,最終不知去向!”
“劉凌部損失如何?”
“夜間依靠機械,損失輕微,只有數百人被羽箭擊傷,但突厥箭矢並不鋒利,所以無重大傷亡。”
楊爽瞭然。
阿波在沙海中狂奔數千裡,能活下來就已經很不錯,哪還有力氣打硬仗。
並且,重要的資訊是,逃走的萬人,竟然還剩下五千人!
吃了,還是死了?
這不重要!
只要阿波不再西域禍禍各個城池,楊爽便放下心來。
未等哨騎離去,玉門關方向再次本來數騎。
一份份奏報,無非就是若羌、且末、和田等城池,被不知名隋軍騙去大量糧草和牛羊,等守軍反應過來,敵人已經消失不見。
這些大隋科舉制度產生的實習生,各個愧疚萬分,向大都督請罪呢。
楊爽懶得理會這些書生,他們雖然打仗不行,但治理民政還算是把好手,至少比一群當兵的粗魯漢子要強。
在這些書信上一一留下“下不為例”四個大字,此事便就此作罷。
說起來,這事的主要原因還是怪他,畢竟是當兵的沒守好邊陲,方才令阿波有了可乘之機。
既然己方僅僅損失了部分糧草,而沒有大量傷亡,沒必要再小題大做。
處理完奏報,楊爽猛然注意到自北道口關隘傳來的加急密函。
“這是誰送來的?”
己方軍方急報仍舊用的是馬迷途系統,因此他要尋找到傳令兵問問詳情,因為加急密函裡,並沒有需要傳遞的訊息。
“回將軍,是我!”
“講!”
“七日前,西部突厥有大動作,二十萬兵馬在天山北麓石子河一代集結。牛將軍擔心關隘有危險,調鄯善城、吐魯番、焉耆等地守軍、勞力進入北道口關隘!”
“五日前,突厥大軍襲關,但僅僅只是耀武揚威一番,隨後沿著北天山北麓,一路向西,途徑將軍廟、黑山頭、老爺廟,進入阿爾泰大草原!”
“牛將軍向大都督請示,是否將北天山關隘的主力向東遷移,挪到北天山關隘,以及伊吾一代!”
“此外,鍾馗將軍領一千兵馬,由伊吾北上,準備時刻監視突厥動向!”
楊爽深吸一口氣,這一戰,就看阿波是不是要幹沙缽略了!
若是不幹,兩軍加起來四十萬,己方可就麻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