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麼行!”
“別說這麼多了,你趕緊走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兩人在這推讓了一番,莊衛一時間有些猶豫。
其實他也不傻,林小刀和他非親非故,根本不至於冒著生命危險來救他。
這招攬痕跡也太明顯了。
只是他這人就是這樣,吃軟不吃硬,林小刀願意以命相護,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他若就這麼走了,以後必定良心不安。
“也罷也罷,莊某隨林將軍回去就是。”莊衛看了眼斷頭臺,嘆了口氣最終還是提不起勇氣再次赴死。
……
永安境內隨著荊策年兵敗,麾下莊衛與侯德景兩員大將相繼歸降,這一仗徹底落下帷幕。
但戰鬥是結束了,相關傳聞在外界卻是炒的沸沸揚揚,尤其這一仗還死了個名宿,那話題度更是居高不下。
但各方勢力對荊策年的死,態度卻是截然不同。
有人冷嘲熱諷,有人怒其不幸,亦有人指責謾罵。
當然,更多人還是注意到了這半年時間高速崛起的陳子謙。
對於一個死人的評價顯然已經沒多大意義,但對於活著的陳子謙卻不同,這可是打敗荊策年的少年天驕。
如此年輕便已掌控一郡之地,且戰績如此傲人,這要是放任發展下去,以後對各路諸侯必然是一大隱患。
到了諸侯級別的高度,大多數上位者還是頗有遠見的,即便是魯莽如唳王都對陳子謙格外重視,可見陳子謙當前有多紅了。
朝廷那邊也沒打算放過此事,借荊策年之死,甚至發訃告傳揚天下,大肆抹黑陳子謙,無形中也是給疲敝的朝廷刷了一波存在感,讓世人都能看到,朝廷還在,沒了方士一黨亂政,大燕還是那個大燕,抵擋數十萬叛軍在皇城外不成問題。
朝廷得到了正名,陳子謙之名卻被釘在亂臣賊子的位置上,受盡各種指責謾罵。
什麼背叛朝廷不忠不義,佔領永安自封太守大逆不道,就連死去半年多的老爹都被人挖出來說事兒,亂臣賊子之名算是按上沒跑了。
但不論外界怎麼傳怎麼罵,陳子謙在永安郡府衙內卻依舊像個沒事人似的,繼續部署著軍政要務。
受荊策年以及那些散兵遊勇危害,現在境內各縣的經濟都受到巨大打擊,民心流失也是極為嚴重。
畢竟是名不正言不順拿下的太守之位,郡內百萬人口,不可能人人歸心。
加上近期流言四起,在這麼敏感的時局下,一旦再起戰事,永安怕是離崩潰也不遠了。
普通老百姓經不起連番戰事摧殘,陳子謙必須做出點成績來穩住民心才行。
好在目前通州刺史還未歸來,寧州那邊王子博和楚太元忙著一統也顧不上這邊,懷化就更不用說了,現在陳子謙不主動去找他們麻煩就該偷笑了。
永安暫時還能太平一段時間,藉此機會,陳子謙決定好好將境內防務鞏固一番,爭取在外敵來犯之前,把永安拱衛成鐵桶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