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者航天公司的會議室內,唐超正在給登月委員會的人講解載人登月事宜和之後的月球基地設想。
“大家剛才也看到了,因為很多裝置都安裝在奔月號飛船的外殼上,所以它不能像星艦登月飛船一樣直接降落到地球,但是不要緊,它可以停泊在空間站上,不管是天宮還是星空客棧,都可以供它停靠。”
“到了這也就相當於回到地球了,我們的軌道穿梭機隨時可以起飛,雖然它的載重量不行,但是從月球回來的飛船也帶不了多少東西,無非就是宇航員返回地球和帶點月球樣本什麼的,軌道穿梭機的運力足夠了。”
“而且相對於墜落式返回地球,穿梭機的返回過程還更安逸。”
“空間站和軌道穿梭機已經在地球軌道上了,不用是傻子。”
聽到唐超這一句,會議室裡的所有人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確實,相對於直接墜落再入大氣層,停靠空間站再轉機雖然多了兩個步驟,但是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最合適的。
多了兩個步驟,但是飛船的設計就簡單多了。
少了這兩個步驟,那飛船要考慮的東西就多了。
考慮的東西一多,不僅會增加飛船的複雜性,還會增加製造難度。
同時通用性好了,也代表著啥都不能專精。
地球環境、太空環境和月面環境,是三個完全不同的環境。
如果延展一下,三個不同的大環境又是無數個不同的小環境。
“奔月號”只考慮太空環境和月面環境,它們好歹有個相同點,那就是真空。
而且月球重力也不算大,屬於低重力,跟地月通道之前的微重力幻境差距也較小。
對比地球重力和太空微重力來說是這樣。
不過這次登月返回地球的時候就不用軌道穿梭機了,而是使用國家隊的新載人飛船。
這個型號的飛船設計目的之一就是載人登月任務,結果時代發展太快,它還沒用上呢,就已經被其他方案代替了。
但是造都造出來了,與其直接封存,還不如在首次載人登月任務中用一用。
最起碼在進入博物館之前增加一下自己的傳奇屬性,表明自己不是浪費錢造出來的展示品。
咳咳,設計和製造人員雖然不捨,但現實就是這樣,所以現在的重點是“奔月號”飛船。
空間站和軌道穿梭機都是現成的,而且還是國家隊和領航者航天雙重現成,那麼最重要的“奔月號”飛船,它可以在月球獲得燃料補給嗎?
“當然可以。”
唐超肯定的回答。
說著,他就開啟了一張從月球傳回來的圖片,也是領航者航天的最高機密之一。
“嘶——”
“啊這……”
“難道是……”